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37%青少年感不幸福 中三生自評最低分

時間:2018-04-23 03:15:10來源:大公網

  圖:有機構調查顯示,近四成青少年感到不幸福 大公報記者湯淩琰攝

  【大公報訊】記者湯淩琰報道:誰偷走了青少年朋友們的「小確幸」?有機構調查顯示,近四成青少年感到不幸福,在整體幸福感10分中,自評分數少於6分。隨着年級上升,整體自評分數6分以下的百分比隨之增加,其中中三是重要節點,學生於幸福感、正面情緒、與人關係及快樂自評的分數均最低。調查並發現,較認識自己和抗逆力較強的受訪者,會感到幸福。調查機構呼籲,社會各界多進行正向教育,培育青少年成長,促進幸福感。

  選科搖擺不定影響情緒

  21歲的雅莉是中文大學酒店管理專業三年級學生,喜愛跳舞。她稱中三選科時,對各科搖擺不定,「我文科不錯,但學校重視理科,各種心理測試結果顯示我適合商科,情緒有很大困擾。」幸得學校生涯規劃指導,她選擇理科。中六備戰文憑試,身為家中經濟支柱的父親突然住院,她終日以淚洗面,無法兼顧學業與照顧家人,幸好媽媽給予空間與支持,「遇到逆境,家人鼓勵與支持非常重要,但自己更需有樂觀心態,去面對困難。」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於去年11月至今年一月,成功訪問3669名青少年,36.8%受訪青少年自覺不幸福。整體幸福感10分中,隨着年級上升,自評非常幸福(8分或以上)比例愈來愈少,如小五有33.4%學生表示非常幸福,中四僅有11.9%。

  若遇到負面事件,青少年在幸福感、正面情緒、與人關係和快樂自評指數均下降,中三學生的自評分數最低。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研究及發展部研究及倡導幹事朱漢榮昨日公布調查結果時稱,中三學生要就學業和職業作抉擇,面對轉變,幸福感可能因此較低。

  調查又指,自我認識程度愈高,幸福指數則愈高,提升抗逆力亦有效促進幸福感,而青少年身邊若有人支援,對幸福感有幫助。朱漢榮認為,家長、老師、社會人士應該協助青少年提升幸福感,包括建立正向情緒、投入生活、建立正向關係、活出意義人生,及追求正向成就。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