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香港情 青年緣

時間:2018-04-22 22:35:46來源:大公網

香港情 青年緣

(2007年6月)

王志民

  【編者按】本文是王志民主任擔任中聯辦副秘書長兼青年工作部部長期間寫的,榮獲中聯辦員工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暨中聯辦(原新華社香港分社)成立60周年征文比賽優秀作品獎。至2015年4月結束第二輪在港任職,他一直從事與香港青年有關的工作,從未間斷。2017年9月,他三度來港工作,擔任中聯辦主任,依然十分關心香港青年工作。在「中聯辦開放日」首次舉辦前夕,特將此文刊出,與各位讀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分享,以期再續香港情、青年緣。

1996年,王志民在香港各界青年國慶活動上致辭。(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每個人都在見證歷史和參與歷史,當一個人的人生融入重大歷史事件時,其中每個閃光的鏡頭都會使你終生難忘。和許多同齡者一樣,我曾上山下鄉,當過知青,也做過修建山區水電站的農民工,應徵入伍當了十年兵后,又轉業到福建省委機關工作八年。但我從未想到之后的人生經歷會如此緊密地與香港回歸、與青年工作、與「一國兩制」緊密相連,會有如此深厚的香港工作情緣。即使在我調回內地,先後任職廈門市市長助理和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的八、九年間與香港依然「情絲相連」。可以說,從我35歲到現在50歲乃至今後更長的人生年華,「香港情、青年緣」是我人生經歷的重要印記!

  我與香港工作結緣始於1992年。當時我35歲,擔任福建省委辦公廳秘書一處處長,就在這時出現了一個人生歷程的選擇,同時面臨在省里繼續發展和來港工作機會,我毅然選擇了來港工作,由此開始了我伴隨一生的香港情緣!當年,適逢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發表,我深信我們這代人今後的成長環境一定和改革開放的歷史大潮相伴,這是大勢!儘管我轉業后在省里工作已經十分適應,發展前途也很明朗,但我強烈地感覺到,如果能到面臨回歸祖國的香港一線工作和生活幾年,親身參與把「一國兩制」構想變成現實這一偉大歷史進程,增加這種對同齡人而言極富挑戰性的人生閱歷,無疑對自己開闊視野、更新理念乃至今後再回內地工作都是極為難得的機遇和人生積累。於是,我以有「舍」才有「得」的平常心作出了選擇,實現了來港的願望,並先後在新華社香港分社辦公廳聯絡處、秘書處和婦女與青年工作部工作,直至1998年8月「回歸」內地。這就是我與香港的第一段工作情緣。但怎麼也沒想到,在回內地九年後,去年我又「二次來港」。這使我有機會親身感受和參與香港回歸十周年的重要歷史時刻。組織給予的這個莫大榮幸,使我開始了又一段香港工作情緣。

  實際上,從1998至2006年,我在內地的工作和學習經歷依然與香港有著割舍不斷的「情絲」,可以稱之為一段異地香港情緣。先說說內地學習的香港情緣,主要體現在我在中央黨校第15期中青班和福建師大經濟學考博學習期間形成的「四篇論文一本書」中。第一篇哲學論文《「一國兩制」與求同存異》(中央黨校《理論前沿》第15期),使我有機會對在港工作七年間的一些問題進行梳理總結和思考,從理論思維層面上去感悟「一國兩制」所蘊含的「求同存異」哲學思想。第二、三篇論文是《關于「廣信」事件的情況與思考》(中央黨校《理論動態》第1436期)和《香港中資企業發展問題的分析與建議》(中央黨校《理論動態》第1453期),對香港因遭遇亞洲金融風暴沖擊,于1998年10月爆發「廣信事件」及大批中資企業從峰頂跌入谷底這一重要歷史過程,進行調研思考和對策分析,既提出中資企業的大量「負資產」也是「國有資產」,如果「一破了之」,不僅對中資企業群體本身,而且對剛剛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嚴重沖擊的香港銀行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都將是一場「雪上加霜」的災難等鮮明觀點,還進一步提出應適時對中資企業存在的政企不分、濫用政府信用等計劃體制遺留弊病,從制度層面上加以改革和重組等對策建議。這些觀點和建議得到了中央黨校的重視並直接上報中央領導,引起了有關領導同志及港澳辦、商務部等方面重視並獲肯定和采納。第四篇即經濟學博士論文《論「走出去」戰略與制度創新》,我以這篇論文為基礎完成了《「走出去」戰略與制度創新》一書,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並再版發行。該書把「走出去」發展戰略,放在我國「入市」(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入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兩大發展進程的同步有機結合中,去研究和思考。其中,就有專門篇章把香港中資企業作為我國最先「走出去」發展的特殊企業群體,加以重點研究和借鑒,提出了一些新觀點。有人形容香港是一本大書,而我的這些學研成果,則與香港這本大書的某些章節息息相關。

  再說說內地工作的香港情緣,主要體現在任職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七八年間的日常業務和突發事件處理中。福建與香港的經貿往來十分密切,港資一直占福建吸收的境外投資五成以上,每天通過福建11個一類、22個二類口岸進出境的大量物流、人流有相當比例往來香港。這期間我雖在內地,卻常常處理大量涉港業務。2002年底,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歷經150多天艱苦努力,依法退運73個貨櫃經香港等地轉口進境的環控嚴重超標廢紙,這是我國首次成功對西方大國退運大宗「洋垃圾」,受到中央多位領導的批示肯定和國家質檢總局的通報表揚,這項重大執法成果也得益于香港特區執法部門的支持。2003年一些地方先後爆發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我不僅在日常業務工作中與香港同胞感同身受,而且在擔任福建省抗疫指揮部交通檢疫組組長期間,有機會直接與香港特區政府有關方面聯絡配合,共同防控SARS、禽流感疫情傳播,應急處置閩港往來疑似染疫個案等重要突發事件。回福建工作后,我也與香港一些老朋友保持聯繫和友誼,記得2004年七、八月間,有立法會議員及工聯會、青聯會等幾位老朋友還從香港「自駕遊」到福建度假並「順道」看望我這個「老友」,可能是當時鮮有香港兩地牌照車來福建,他們入閩時還因車牌「可疑」被交通警察截查盤問,向我「求救」,回想起來十分有趣,也很親切。與這段異地情緣相聯繫的許多「香港記憶」歷久彌新,難以忘懷。

  我與青年工作也結緣于1992年。實際上,早在1990年我就曾與青年工作擦肩而過,當時福建團省委面臨來年換屆,曾經醞釀調我去任職,但因我在省委辦公廳工作一時走不開,未實現,可能是「緣分未到」吧。不曾想到,與青年工作真正結緣竟在香港。1992年到港不久,正值第一個在社團章程中打正愛國愛港旗幟、擁護香港回歸祖國的青年團體——香港青年聯會正式成立,這在香港社會尤其是眾多青年團體和機構中是獨樹一幟的「新生兒」。隨後,我在一些交往場合,逐步與霍震寰、王敏剛、王䓪鳴、黃定光、孫大倫、李宗德、馬逢國、張明敏、李秀恆、黃英豪、龍子明、容永祺、黃富榮、余國樑等香港青年團體領袖相識相熟。1994年底新華社香港分社婦女與青年工作部成立,組織決定調我任副部長並專責青年工作,由此與香港青年工作開始了不解之緣。1996年「香港各界青年國慶活動籌委會」成立,並第一次在愛國愛港旗幟下舉行了由100多個青年團體、2萬多青少年參加的國慶活動。這是香港各界青少年團體在國慶主題下的第一次「大聯合、大團結」,也是眾多青少年團體打出各自團體旗號、橫幅第一次集體「大巡遊」,同時也是在政府大球場第一次舉辦國慶活動,香港電視媒體第一次進行了錄播。通過這個大型國慶活動,以青年聯會為代表的傳統愛國愛港背景的青年團體在香港100多個青少年團體中得到了廣泛認同,並由此確定了其牽頭舉辦香港各界青年大型活動的「龍頭」地位和獨特影響力。當周南社長看到大球場上萬名青少年揮動國旗的壯觀場面時,激動地說,這是他來港工作以來「最高興、最興奮的一天」。應邀來港出席慶祝活動的全國青聯劉鵬主席也十分感慨地說,活動太成功了,在內地即使是由我們全國青聯來舉辦這樣大型的活動,也不容易。當晚兩位領導親切交流、開懷暢談的熱烈場景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

  不曾想到,2006年我又「回歸」香港,時隔八、九年後再續香港青年工作情緣。這次回港,我是抱着一種「二次入伍、重當新兵」的心態。到港后,我有兩個特別的感受。一個是「特殊的親切感」。這不僅僅是因為「重操舊業」而產生的熟悉和親切感,更是從多位領導與我談話和關心安排中感受到的組織溫暖和親切關懷,也從樓內時常見到過去同事熟悉面孔的笑容中,從部內同事到兄弟部門的關心支持中,感受到中聯辦大家庭新老同事的親切感,還有在港不久又見到霍震寰、王敏剛、王?鳴、黃定光、孫大倫、李宗德等「資深青年」「老餅老友」中感受到的「懷舊感」和特殊親切情感。再一個是「特別的新鮮感」。這不僅是從新領導、新大樓和許許多多的新面孔新同事中感受到新,更是從「嶄新課題」賦予的新使命和中央對港新思路新舉措中,從中聯辦員工在港要做「好市民、好夥伴、好朋友」的殷切期望中感受到新,還有從社會交往的新面孔新青年領袖和新團體中,從一些青年「老餅老友」紛紛對他們已成才立業的子女介紹中感受到「新青年、新朋友」的蓬勃朝氣。這種資深青年的「親切感」和青年新朋友的「新鮮感」也促使我更快地融入了香港的特殊工作環境,對新形勢下的香港青年工作有了更新更深的認識。去年以來,我們青年部團隊按照「團結、發展、服務」的要求,積極探索香港青年學生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新機制,形成與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在青年學生工作方面的支持合作關係,並與內地有關方面形成服務香港青年學生的合力。主要取得幾方面重要進展。如,與特區政府共同支持合辦「香港五四青年節活動」,同時依託國家民委、全國青聯的力量在港舉辦了「民族文化周」等精彩圓滿的系列活動,掀起了香港慶祝回歸十周年系列活動的第一個高潮,得到了特區政府和內地有關方面的高度認同和讚譽。5月6日那天,當我「舊地重遊」來到香港大球場,看到2萬多青年學生又一次在大球場揮舞旗幟、歡歌高唱時,不由自主想起了1996年9月28日的場景,更深刻地體驗着「香港情、青年緣」的熾熱與綿延。同時,也更激勵我們緊鑼密鼓地籌備將於7月1日晚上在深圳世界之窗舉辦的「深港青少年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萬人大聯歡活動」,這將是中央電視台直播的兩地青少年共慶香港回歸的重要活動,令人十分期待。

  「深港青少年萬人聯歡主題晚會」上有用煙火砌成的「10」字,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圖片來源:文匯報)

  過幾天,就是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的紀念日。十年前,我有幸作為新華社香港分社回歸慶典活動籌備工作的一分子並擔任三個接待組組長之一,與幾十位同事共同擔負多位領導人下榻的君悅酒店接待組工作。那些日子,我們幾乎是天天通宵、夜夜未眠,始終保持着高度的緊張和亢奮狀態,全身心投入到慶典活動和接待工作中。在政權交接儀式現場,我有幸親眼見證英國米字旗徐徐降下、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能夠親身經歷並見證這一洗刷中華民族百年恥辱的重大歷史時刻,不禁心潮澎湃,深深體會到什么叫「難忘今宵」、什么是「一生榮幸」!回歸慶典之后,我就因之前籌備工作高度緊張忙碌、身體「透支」而病倒,回內地住院了幾個月。但我無怨無悔,始終感到能夠親歷香港回歸祖國這一重大歷史進程,是作為一名中國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一生的崇高榮耀。十年後,我又有幸成為慶祝回歸十周年活動小組的一員並擔任其中一個工作組組長,有幸親身參與並經歷又一重要歷史時刻,這是組織上給予的莫大信任和榮幸,我當萬分珍惜、一生感懷!

  一幕幕珍貴的歷史鏡頭已經珍藏,一扇扇香港新起點的大門正在開啟,這一切都啟示着、感動着和鞭策著我們,香港情未盡,香港緣未了。這份與我們生命中的華章交織的香港情緣,有著超越時空、催人奮進的力量。我們青年部團隊將忠誠于「嶄新課題」所賦予的使命和責任,倍加珍惜組織的信任和重託,滿懷香港「始終有你」的激情,繼續為「一國兩制」的偉大事業再譜新篇!

  來源: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