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阿妹(左)排除萬難終於成功替已插胃喉年半母親脫喉,她形容此刻情景最美
要為已年屆89歲、患有認知障礙症、曾經中風,插胃喉超過一年半的母親,作出除掉胃喉、自行進食的決定,確實非常困難。今年50多歲的阿妹做到了!阿妹形容過程艱苦、孤單,也曾遭千夫所指,不過,當目睹母親除掉胃喉後猶如再生,重新握起餐具進食的一剎那,她感觸落淚,覺得所有的艱辛都是值得。「我阿媽係中山人,最鍾意就係食嘢,食美食。」阿妹希望透過自身經歷,勉勵照顧者多關顧插胃喉長者的實際需要。/大公報記者方學明(文/圖)
進食,看似十分簡單不過的事情,然而,對於有吞嚥困難的人士來說,可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唔好睇我阿媽已經89歲,以為好老,其實佢80幾歲嘅時候,仍然無病無痛,直至幾年前確診患有認知障礙後,再喺前年突然中風,以致半身不遂,我哋先被迫將佢送入院舍居住。佢當時被言語治療師評估後,認為需要插胃喉,即透過輸入液體,提供營養。」阿妹不希望母親插胃喉後,從此失去進食的機會與樂趣,決心無論如何也要讓母親在餘生除掉胃喉,自己進食。
阿妹說雖從不理會病人插胃喉的境況有多辛苦,但當發生在至親身上,親眼目睹母親插胃喉後的痛苦模樣,難以接受。「點會唔辛苦啫!條喉喺鼻腔進入,直插入胃喎,點會唔痛,點會舒服呀!」阿妹亦指母親被插胃喉後,由於感到不適關係,故經常大力擤鼻時,往往令到胃喉誤落入氣管而嗆到,須馬上入院治理。
「曾經氣餒 諗過放棄」
不想母親繼續依賴胃喉吸收營養,阿妹坐言起行。首先,她努力翻書,了解吞嚥困難及插胃喉等醫學知識;為了不讓母親口腔肌肉因長期插胃喉而出現退化,她同時跟言語治療師及院舍護理員學習,讓母親做口腔鍛煉運動。阿妹風雨不改,堅持每天走到院舍和母親進行鍛煉,又讓她重新學習發音技巧。
然而,阿妹的堅持吃力不討好。「一心諗住為媽咪好,但往往得出嘅結果卻係反效果,有一段時間,媽咪唔想做鍛煉,經常發我脾氣,又故意扯喉。我承認曾經氣餒,諗過放棄,但一諗返媽咪痛苦個樣,我嘅心會即刻雄返,唔可以中途而廢,一定要撐住。」
阿妹這份執著得不到家人與兄弟姊妹的支持,有家人甚至認為她多此一舉。「我明白最舒服嘅方法,就係乜都唔做,算吧!由佢!讓媽咪就咁度過餘生,但係,我總認為佢(媽咪)嘅情況無咁差,只要仲有一絲希望,我都會試,唔會放棄。」阿妹哭訴其苦心無人諒解,她感到孤獨無援。
堅持獲肯定 醫生准食正餐
即使言語治療師多次評估都認為母親不宜自行進食後,阿妹仍屢敗屢試,從不放棄。結果,去年12月的一次評估,兩母女終於獲得勝利,經言語治療師評估及醫生的批准,母親可除掉胃喉,容許先由糊餐開始,再慢慢透過適應與習慣,循序漸進自行進食正餐。
因為一份堅持,讓母親重拾飲食的樂趣,阿妹無限感觸。採訪當天,她一直坐在母親旁邊,悉心照料,並坦言母親獲得重新飲食的機會,得來不易,故此一定好好珍惜,「我阿媽係中山人,最鍾意就係食嘢,食美食,無得食嘢嗰種辛苦,好難用筆墨形容。」
目前母親已由進食糊餐轉為進食軟餐,即是利用酵素分解澱粉食品的黏稠度,加工後成果凍狀,保留了食物原有味道。阿妹看見母親慢慢張開口,一啖一啖品嘗食物的原味道,那份滿足感,她無法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