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學文憑試開考,學子以考上「三大」為目標
【大公報訊】記者楊綺青報道:香港中學文憑試開考,許多同學以考上港大、中大、科大(俗稱三大)為目標,更搶報「神科」。不過,上年度八間資助大學的全日制本科生退學人數突破1200大關,「三大」佔最多。花式跳繩發燒友張柏鴻六年前入讀港大「神科」之一的風險管理學系,卻於畢業前退學,轉而創業,但去年又從中大會計學系一年級讀起。據分析,選科不合興趣,讀得吃力,提早創業,成了退學的三大主因。
港大準畢業轉中大讀會計
張柏鴻自中學起熱愛跳繩,曾於2015年亞洲跳繩錦標賽個人及團體項目奪冠。中學時期,他渴望體驗大學生活,想要證明「運動和讀書兩者可以並存」,努力兼顧跳繩和溫習,每天只睡四小時,最後成功入讀第三志願,在香港大學主修風險管理。
柏鴻透露,讀大學時積極參與市場營銷比賽,萌生創業的想法,於是成立香港花式跳繩學社,後來學社漸上軌道,自己又忙於訓練,經常「走堂」。在最繁忙的日子,連考試都未有時間準備,只能在當天凌晨二時才開夜車溫習,數小時後就匆匆應考。漸漸地,他發現風險管理學的課程較為單一,主要都是不斷計數,令他質疑所學的對他是否有意義,更稱「我那時覺得大學風險管理對我的創業路不太算有幫助」。
後來,柏鴻有感學業及運動員身份不能兼顧,當時又要帶十五位花式跳繩運動員應付國際比賽,自己經營跳繩學社亦頗吃力,於是決定申請退學,在快將畢業的2016學年離開港大,專注於花式跳繩學社的營運。事隔一年,他在去年重返校園,獲中大會計系取錄為一年級學生。他對本報記者說:「我覺得會計知識對將來創業有用。」
「八大」退學人數 八年升94%
根據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截至今年4月2日的統計,八間資助院校的全日制學生退學人數上年度增至1224人,比2009至2010年度的629人勁增94%。大公報記者翻查數據,發現八大院校在2011學年至2012學年的退學人數一下子由698人勁升至1080人,僅一學年升幅已達54%。
同時,港大、中大的全日制本科生退學人數為八大院校中最多,港大由2009至2010年度的109名上升至上學年的232名,增幅為112%。中大則由113名增至230名,升幅約103%,而「三大」中退學人數最少的科技大學,亦由2009年的81人退學增加至130人,升幅亦逾一半。
中文大學協理副校長王淑英認為,造成中大退學率高企原因有二,一是有學生同時取得中文大學及其他大學有條件取錄,中大一般在九月初開學,學生預先會接受中大學位,但其後亦可能收到外國院校的取錄,故以中大學生身份退學;第二個原因是,香港聯招要求學生就公開試的成績報科,學生傾向會找一些門檻高的科目入讀,出路不用擔憂,但未考慮自身興趣,最後發覺科目不適合自己。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蔣麗芸則稱,大學生可能會覺得大學學科本身的知識不足以應付社會需要,毅然退學。有些大學生畢業後更找不到工作,認為讀書是浪費時間,不如早些接觸社會,故而放棄學業。她又稱,在現有學制下,學生面對「一試定生死」的壓力,對將來未必思考得透徹,建議中學加強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