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超過三成本港中學生和大學生選擇運動作為紓緩心理壓力的方式\大公報記者敖敏輝攝
【大公報訊】記者敖敏輝廣州報道:近期,兩岸四地青年組織和研究機構對15歲至25歲青年學生的壓力狀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學生在學業、人際關係方面的壓力水平在四地同齡人中均最嚴重。該調查報告以《關注青少年壓力狀況別讓花朵在風雨中枯萎》為題,呼籲社會和家庭關注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呼籲更多專業心理諮詢機構和人員幫助他們紓緩壓力。
穗大學生人際壓力最小
「青少年壓力狀況與應對方式」主題調查由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澳門基督教青年會、台灣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聯合發起製作,總共收到3475份有效樣本,當中香港佔882人。
值得注意的是,四地青少年在三大壓力負荷上存在顯著差異。四地大學生中,香港大學生人際關係壓力最大,指數均值為3,廣州大學生最小,均值僅為2.4。澳門中學生經濟壓力最大,均值為2.84,台灣中學生則最小,為1.81。
綜合本次調查報告,香港學生學業壓力明顯高於內地、台灣和澳門同齡人,人際關係壓力亦居於首位,香港學生的壓力水平總體上處於較高水平。
聽音樂做義工減壓
本次調查發現,聽音樂、上網、睡覺、運動等是青少年學生紓緩壓力主流方式,香港和澳門學生更明顯。四地青少年選擇做義工或參加公益活動釋放壓力的比例僅為2.3%和1.1%,香港略高,超過一成。
此外,心理諮詢專業機構、人員在台灣發揮的作用較明顯,在港、澳、穗地區則較小。一些接受面訪的中學生表示:「希望能有面對面的個人諮詢、心理學的培訓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