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他們用文字凝結逝去「年味」

時間:2018-03-23 03:15:25來源:大公網

  圖:《北京的春節》為老舍作品,圖為繪本版(二○一四年十二月出版)

  尤娜 香港尚青文社成員

  春節雖然剛剛過去,也不妨在此談一談。這一年一度的農曆新年對中國人來說,是最具有儀式感的一個節日。古往今來,多少年歲,每逢到了春節,都是一樣的貼了對聯,點了燈籠,一家人團坐着熱熱鬧鬧的吃飯。這也是難得的奔波在外的兒女們,不論是乘坐飛機抑或高鐵,火車,汽車,風塵僕僕的回到經久不見的家鄉,回歸又陌生又熟悉的舊日生活。多年來,眾多的作家藝術家對過年有過多姿多彩的風趣描述。

「舖戶上着板子 全城在休息」

  老舍生長在北京,他在《北京的春節》寫到「家家趕作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而都要守歲。春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擠滿了人;春節,舖戶都上着板子,門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這讓我想起湖北鄉下過年的場景來,特別是在阿婆的鄉下。記得那時節,從小年(一般是臘月的二十三)開始就忙乎起來了,各家開始打掃庭院,特別是老式的房子,屋裏屋外統統會打掃一遍。而主婦們一般開始忙着蒸包子,炸油條,準備各種吃食。一直忙到了大年三十,一大早起來跟了父親去給已經過世的爺爺掃墓,鄉裏的規矩是鄰近春節,去給過世的親人拜拜,以求來年一切順心如意,而每每路過鄰里的家門,總有各式小玩意兒和吃食會送到我的手上。

  就在最近我收到一個小小的夜光手環,心想:「這是有多久了?」彷彿是在記憶的深處,有這麼個小小的夜明珠的手串兒。呵,記起來了,是在四五歲的光景,還住在阿婆的鄉下農莊,過年時節在老房子的一個抽屜裏拾到一個薄荷綠的手串,在夜裏半睡半醒中,發覺手臂上閃着淡淡的光,阿婆說「這是夜明珠啊。」

  夜明珠,多美好的名字,這使我的心柔軟極了。

「燈火下玩蚌殼精 細樂伴奏」

  老舍的北京的春節和南方的春節又是有着諸多不同的習俗,譬如說沈從文的《湘西過年》,沈從文生在南方湘西的小城,南方小城的風俗習慣又帶着別樣的趣味。

  「我生長的家鄉是湘西邊上一個居民不到一萬戶的小縣城,但是獅子龍燈焰火,半世紀前在湘西各縣卻極著名。逢年過節,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燈。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燈』,只是全城敲鑼打鼓各處玩去。白天多大鑼大鼓在橋頭上表演戲水,或在八九張方桌上盤旋上下。晚上則在燈火下玩蚌殼精,用細樂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燒燈』,主要比賽轉到另一方面,看誰家焰火出眾超群。」

  現在因交通便利,南方與北方的出行已經方便了太多,人們的過年習俗因為眾多的外來人口流入流出,因而有了諸多的相通,從中國最西北的新疆到達東南的香港也就是半天的飛機時間,這在老一輩的時代是無法想像的。而這流動,也帶動了大江南北的脈搏,都因了過年這一傳統節日而融合起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