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香港,百缺待備,春秧街就成了中聯辦台務部盧玉林與香港結識的第一站。他沒想到流光溢彩的高樓大廈間,竟然藏着這麼大一個菜市場,家居日用一應俱全。看到扯着嗓門吆喝的商家,穿着大褲衩趿拉着拖鞋買菜的香港人,彷彿嗅到濃濃的煙火氣息,有一種「這才是過日子」的感覺,親切又舒坦。
盧玉林說,或許是人多喧鬧的緣故,春秧街的商家們聲調普遍嘹亮,說話簡潔耿直。有日興起,想學煲湯,直奔春秧街置備原料:「老闆,有沒有煲湯的材料?」老闆熱情地幫他找東找西,順道談天說地,得知他來自山東,立馬笑着改了腔:「小伙子啊,我是河南的。你直接說燉菜燉湯就行了,咱們那裏不說煲湯吧!不錯哈,開始學這邊說話了。」結帳時,沾了半個老鄉的緣分,又得了個折扣。剛來就聽同事C君提起工展會,盧玉林知道每逢歲末年初,維多利亞公園都會舉辦為期數周的展銷會,生活日用物美價廉,應有盡有。商品琳琅滿目自然不必多言。很多商家說不好普通話,那就連比帶劃英語廣東話輪番上陣,一遍未懂一遍又起,直到你不好意思點頭稱是,含飴埋單。
閒聊時,經常有朋友讚嘆香港人的職業精神:「兩個字─靠譜!」這裏尊崇契約精神和按章行事,不同職業和崗位的人都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預約了司機,只需準點抵乘,不必一再確認;網購未取的演出票,會有客服人員電話提醒及時取票和相關事宜;行山到再偏僻的郊區,也有詳盡的路標指示下一地標的距離和時間。 短短半年的體驗讓盧玉林感到,生活在此處有着真實的質感。一面是萬家燈火,喧囂與寧靜相映,光彩與溫柔交織,幻化出這顆東方明珠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