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發呆比賽通常選在繁忙的市中心進行,旨在表現出繁忙和發呆的對比。陳棨豪(中)建議賽前可到較嘈雜的公眾地方練發呆
學生上堂「發吽哣」,會被老師叫名「回魂」;打工仔對着電腦「發吽哣」,會被上司敲枱「驚醒」;但原來適當地「發吽哣」是紓緩壓力、保持精神健康的妙方靈藥。香港這個「壓力之都」出了位世界發呆王陳棨豪,他在去年的國際發呆比賽奪冠。這名發呆王並非網民所嘲諷的「食飽飯無屎屙」的「垃圾廢青」,他持有註冊催眠治療師資格,是曾獲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最佳學生發明大獎」的香港科大生,之所以走上「發吽哣」之路,是希望藉「放空」引起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大公報記者 徐曉彤(文)林良堅(圖,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發呆王」本身作風絕不「呆板」,反而性格非常陽光、為人健談。陳棨豪坦言,小時候並非老師眼中的乖學生,形容自己屬於比較頑皮一類,升中後成績一直不算突出,但偏愛讀課外書,尤其是與心理學有關的書籍,「到咗中學對心理勵志嘅知識有興趣,乜都會睇下,讀心、催眠、冥想、潛意識、溝通術等都會涉獵。」研究心理學的志向也就此埋下。
自費修讀催眠治療課程
惜高考成績欠佳,陳棨豪未能入讀心儀大學,後來以自修生身份苦讀一年,最終考入科大,還成功修讀收生門檻高,有「神科」之稱的「風險管理及商業智能學」。陳棨豪雖與最愛的心理學無緣,但並未有放棄。他在大學二年級時,傾盡兼職補習所賺的四萬元,修讀400小時的催眠治療課程,並成功考獲註冊催眠治療師的資格。之後他將所學的催眠治療和心理學與通訊科技結合,與同學合作開發手機應用程式「科和」(Void),幫助使用者放鬆解壓,Void更於去年贏得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的「最佳學生發明大獎」。
究竟這位有理想有拚勁的「小發明家」為何踏上看似「頹廢」的「發呆王」之路?陳棨豪說在開發Void後,開始聚焦宣傳精神健康,但他發覺大眾對冥想和催眠治療持保守態度,他說:「我去做宣傳,人哋反應係:『點解我要嚟做冥想呀?我無病喎!』、『點解我要做治療呀?我正常人嚟!』」亦有不同信仰的人對冥想產生抗拒。
休息有助更健康地生活
如何引起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呢,讓人們不再抗拒精神治療呢?
陳棨豪想出一條「絕橋」,便是參加「國際發呆比賽」。他解釋:「發吽哣就係好簡單、我哋自己平時會做嘅放空,每個人都會做,亦唔涉及任何宗教,唔涉及任何疾病,所以我希望用呢個方式去幫人,令人更加容易接納到咩係冥想、放空。」他認為通過「發呆比賽」的噱頭,能吸引大眾「聚焦」,他推廣的精神健康價值便能水到渠成:「我哋想帶出嘅係喺煩囂嘅生活,每個人都係爭分奪秒,一分鐘都唔想浪費,但係我哋而家一齊乜都唔做(doing nothing),就係為咗更善用之後嘅時間,等你喺一個健康嘅精神狀態裏面得到休息。」
關注精神健康的陳棨豪,慨嘆香港近年有不少學童輕生事件,「過去嗰兩、三年,有超過80個學生跳樓自殺,其中有幾個係我認識嘅,係我身邊嘅人嚟,畀我一個信息,促使我下決心要做好呢件事。」「國際發呆比賽」設有觀眾投票,陳預先準備好宣傳橫額,上面寫着:「我係從香港搭飛機嚟台灣參加呢個放空比賽,想更多人關注學生自殺問題、香港人壓力問題,希望你投我一票。」向在場人士拉票之餘,亦趁機引起大家的反思。
無懼質疑全心教「發呆」
台灣站比賽是、在一個戶外地方舉行,工作人員會在參賽者旁唱歌跳舞和扮鬼臉,講笑話等設法騷擾,陳棨豪憶述當日陽光普照,「個太陽射到我頭暈,成身都㷫,有中暑嘅感覺」,至比賽衝刺階段,就連蒼蠅亦不放過他,「啲烏蠅唔知點解好多,係咁圍住我個身飛嚟飛去,最誇張係有六、七隻烏蠅喺我塊面、手同隻腳」,他最後憑着觀眾投票和平穩心率,成功登上「發呆王」寶座。陳棨豪笑言,當聽到大會宣布冠軍得主是他時,既驚又喜:「大會嗌我個名嗰刻,我都呆一呆!」
升呢成為「發呆王」,如陳棨豪所預料,有更多人認識他推廣的精神健康,不少學校和機構邀請他舉行工作坊,教授「發呆」技巧。
這邊廂贏得掌聲,那邊廂也有人不知就裏,認為:「發吽哣咋嘛,有咩咁巴閉呀?」有網民更「惡搞」他,在網上留言形容他「食飽飯無屎屙」、「垃圾廢青」。然而陳棨豪並沒有氣餒,「我相信唔同人有唔同睇法,唔少人對精神健康都有唔同誤解,咁如果我一做出嚟,個個都認識,個個都認同,咁我就唔使做喇!」他今年畢業後,將全職投入發展Void,以及舉辦工作坊和研討會,希望愈來愈多人關注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