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展品包括由本地漁民親自製作的中式帆船模型/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大公報訊】記者謝進亨報道:俗語有雲:「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到中環」,反映港島東當年位置偏僻,現今逐漸發展為住宅區。百年間時光流逝,昔日傳統習俗漸被淡忘,為延續「香港故事」,有民間團體下周六起舉辦社區文化藝術展覽,邀請老一輩講述港島東、南區及灣仔三區發展史,並在百年中式帆船「鴨靈號」辦講座,在電車辦話劇,讓市民及旅客走訪三區時,體味昔日文化。
「港自遊」社區文化藝術展覽主辦單位「文化葫蘆」的創辦人吳文正昨日稱,三區歷史各具特色,例如東區筲箕灣一帶在19世紀時,一片荒蕪,後來演變為本港早年的工業城,是本港發展史的重要過程。 港島南區的香港仔、鴨脷洲,一向是漁民聚居地,承傳水上人的傳統信仰習俗。灣仔在百年間多次填海,發展為樸實無華的庶民社區,是中西文化交匯處。
是次展覽由本月24日至下月22日,於愛秩序灣公園及香港仔海濱公園舉行。吳文正稱,展覽結合歷史文化、藝術設計,導賞等,市民可即場參與工作坊,由老師傅授傳統微型火龍頭竹紮等手藝。
本地漁民親「授漁」
展覽期間,「鴨靈號」將設有流動展覽,展示本地漁民親手製作的中式帆船模型,每逢周六、周日在船上舉辦講座,由本地老漁民分享漁民生活文化,亦有本地歷史學家講述港島沿岸填海變遷等。電車則會有快閃展覽及話劇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