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警方DVIU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協助辨認死者身份/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大公報訊】記者陳卓康報道:就大埔公路早前發生的19死巴士車禍,警方派出「災害遇難者辨認組」(DVIU)約150人協助辨認死者身份。除了使用傳統的紙張及即影即有相機搜證,小組近年積極利用航拍機、平板電腦等科技協助,並計劃研發災害遇難者辨認電腦系統,利用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記錄遺體特徵,傳送資料到警察總部的超級電腦自動比對,加快協助家屬辨認親人遺體。
災害遇難者辨認組主管、警察學院偵緝訓練中心警司游乃強稱,辨認災難死者是警察學院標準刑偵課程的必修科,準「CID」須接受兩日半課程,修畢後一年內會被列入災害遇難者辨認組的候命人員,該組現有約640人。
災害遇難者辨認組工作屬警隊刑事人員的兼任職務,2004年南亞海嘯、2008年烏克蘭沉船事件、2012年南丫海難、2013年埃及熱氣球等有大量死者的事故,他們均有奉召出動,早前的大埔九巴車禍,該組有150人出動,部分成員到殮房協助家屬。
警察學院偵緝訓練中心總督察溫偉民稱,按國際刑警救災指引,災場一般劃分為25個方格區,每個五米乘五米,每四人一組的搜索隊負責所屬方格內發現的遺體或殘肢,記錄位置、特徵和拍照,「即使有殘肢飛了去隔鄰的方格,組員都會先做完自己負責的一格,避免『撈亂』。」隨後,最少兩名組員合力將附有RFID標籤的屍袋抬到收集站,該處人員簡單搜索屍身上的財物、身份證等,嘗試識別其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