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三個數字解讀理財新哲學

時間:2018-03-01 03:15:07來源:大公網

  洋洋萬字、長達200段的財政預算案中,從三個數字:3、11.8、21.2,可解讀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理財新哲學」。以2018/19年度預算政府經常開支為例,按年增幅達11.8%,總數4065億元,雙位數增幅近年可謂絕無僅有,政府經常開支過去五年平均增幅為7.4%,而過去十年平均增幅為6.6%,但須知道經常開支涉及醫院、社福等公共福利的恆常經費,往往有增無減,大刀闊斧增加經常開支,與林鄭月娥大膽「開水喉」的主張如出一轍。

  各部門增撥3% 振軍心

  《基本法》第107條列明,財政預算須量入為出,與本地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率相適應,政府理財原則一直存在所謂公共開支不超越GDP的20%的準則,自回歸以來,只有七個年度突破20%,當中五個年度超過21%,主要是1999年、2003年經濟不景年份。今年的公共開支佔GDP高達21.2%,未來連續五年的中期預測亦會超過21%,體現林鄭月娥勇於掙脫「緊箍咒」,新一屆政府務實進取的施政作風。

  最能凸顯現屆與上屆政府理財哲學的分野,莫過於預算案提出,向每個政策局部門一筆過撥款經常開支封套非薪酬部分的3%,令部門運作更具彈性。林鄭月娥早於特首選舉競選政綱內,以至上任以來,一直表示不認同「0-1-1」方案。政府消息人士承認,這個3%正是「補充返」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0-1-1」帶來的影響,連同今年回歸以來最高的人手增幅,無疑為公務員團隊打下一支強心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