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馬逢國、白雪仙、梁錦松、趙聲良等昨日向饒老作最後致敬
國學大師饒宗頤喪禮昨今兩日在香港殯儀館舉行,來自香港、內地以及海外的政商界、高教界、文化界、宗教界代表、知名人士及社會公眾,昨日下午絡繹不絕前往致祭,向大師表達敬意,做最後送別。多位政商界代表均形容,饒公是中華文化的一座豐碑,對他的離世深感痛惜,「非常唔捨得」;亦多謝饒公留下了「心經簡林」,讓市民、遊客有機會接觸、欣賞大師佳作。
大師精神感染身邊人
饒宗頤一生致力文化研究,學貫中西通古今,同時心繫社會,深受社會各界人士敬重。「饒宗頤學術館之友」會長王庭聰昨日出席饒公喪禮憶述,2010年經該館創會會長孫少文介紹,有幸陪同饒公到訪敦煌,對饒公身體力行發揚中華文化、保護敦煌瑰寶的精神有深刻感受:這位精通中西文化的國寶級學者,凡是能推廣中國文化的事,他都願意做。饒公的精神感染着身邊的人,「巨星隕落」,他的離去實在是文化界的巨大損失。
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表示,難忘饒公用心書寫心經簡林,為香港祝福。他憶述當年饒公在紙上揮毫的身影,每字每句仍歷歷在目,感謝饒公為香港留下墨寶,並讓市民有更多機會接觸國學大師的作品。
前警務處處長曾偉雄憶述與饒公的相處點滴時,一度眼泛淚光。他說,饒公為人慈祥敦厚,常不吝分享國學心得,其對求學的認真態度十分值得世人學習。他說,饒公曾說過「做人要捨得」,但他對饒公的離世卻非常不捨得,只盼他在極樂世界能逍遙。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形容,饒公離世是華人社會的一大損失,對於他的離開感到痛心,感謝他為華人社會帶來光彩回憶。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憶述,曾在香港大學參與饒公的活動,個多月前才與饒公在馬會會所見面,形容饒公為人和藹,「會講下笑」,對於饒公離世感可惜及傷痛,認為他離開後再難找到如此深入進行文化研究的人。
身兼饒宗頤文化館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馬逢國稱讚饒公是有修養的學者,尤其對歷史、南中國方面研究有極大貢獻。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形容饒公對香港貢獻良多,嶺南大學的牌匾亦是出自饒公手筆,對他的離世十分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