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周三公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發表網誌,承認今年的財政盈餘將會高於去年,身為公共資源的管理者,要確保資源運用合情、合理,照顧市民當前的困難及為未來做好準備。
坊間對財政司司長如何運用巨額盈餘,不同階層有不同訴求。正如陳茂波在網誌所言,無論在預算案推出什麼措施,亦難以令所有人快樂。
事實上,港府近年大幅增加對社福、教育、醫療的經常性支出。日後相關的支出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這就意味着庫房必須為應對這類只增不減的支出,早作準備。但政府財政收入不可能每年均維持巨額盈餘,一旦政府收入大幅減少,有可能引發財政危機,故政府必須未雨綢繆,維持一個穩定的財政體系。
政府如何未雨綢繆?這涉及兩大方向,首先,香港無法逃避人口老化衍生的連串問題,人口老化勢讓香港面臨生產力下降,醫療及社會福利開支增加的困局,政府沒有足夠資源,無法應付人口老化造成的財政負擔。
其次,政府必須運用財政盈餘投資未來,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減低人口老化對社會及公共財政造成的壓力和負擔。
政府若能在資源運用上,朝上述兩大方向而行,建立穩健的財政體系及社會保障體系,香港才能應對日後的挑戰,減低國際經濟及本土經濟波動,對市民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