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這張「租金記錄証」是房協其中一項珍藏
【大公報訊】記者曾敏捷報道:多個新發展區將陸續展開收地工作,素有「房屋實驗室」之稱的香港房屋協會,將配合政府的安置計劃,在粉嶺百和路發展首個混合房屋項目,用作優先安置受新界東北發展影響居民,房協行政總裁黃傑龍表示,房協未來會繼續配合政府,為受發展影響的居民提供資助出售或出租房屋。他重申,房協樂於參與更多資助出售房屋計劃,協助年輕家庭置業。
房協今年成立70周年,黃傑龍接受訪問時表示,房協一直回應社會需求發展不同類型房屋,未來繼續支持政府推行新的計劃,包括今年下半年推出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分租計劃,重點工作之一是配合政府在新界的發展,為受發展影響的居民提供資助出售或出租房屋。
加大力度發展長者房屋
與房委會相比,房協有較大彈性,可為超出資產限制的受影響居民,提供資助安置房屋。房協粉嶺百和路混合房屋項目提供近1500個單位,包括公屋、資助房屋、長者屋及安老院舍,並優先安置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的清拆戶。他無透露政府是否已提供土地發展新洪水橋發展區安置項目,但重申房協一直與政府保持溝通。
被問到房協會否有興趣參與港人首置上車盤計劃,他指房協早年已在公私合營的資助出售項目擔當代理人角色,協助審查申請人資格,安排揀樓等,「若政府提出要求,房協義不容辭。」至於會否再有興趣推夾屋,他坦言,房協有興趣發展更多資助出售房屋,但主導權不在房協,若再推夾屋,政府要全盤考慮夾屋定位。
香港人口老化,黃傑龍稱,房協未來會加大力度發展長者房屋。房協在紅磡的第三個資助長者屋項目,今年內動工。項目會以套間、一房單位為主,汲取過往營辦經驗,紅磡項目提供更多靜態康樂設施,例如以閱讀室取代游泳池。房協其他新項目亦會增加長者屋元素,出租屋邨預留一定比例的長者單位,例如明華大廈重建後有長者單位,大型項目甚至會興建整幢長者屋。
「長者安居樂」計劃下的資助長者屋,過去五年平均流轉率為3.66%,現有700多人輪候入住。至於被指租住權費過高的非資助長者屋「雋悅」,截至二月中,588個單位只剩下一個長租單位未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