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受惠CEPA 票房動輒過億

時間:2018-02-20 03:15:08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港產片在上世紀80、90年代進入黃金時代,票房屢創新高。2003年,伴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簽署,港產片紛紛「北上」,香港電影人參與內地的合拍片,相比較本地冠軍票房收入有五、六千萬港元左右,內地票房動輒已過億元。

  1995年,成龍主演的《紅番區》票房達5600萬港元,翌年同樣由他主演的《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票房收入為5700萬港元,成為成龍主演香港票房最高的電影。及至2001年,周星馳推出的《少林足球》更創下逾6000萬港元的票房新高峰,他在香港筵開36席舉辦慶功宴,同年十一月請40名演員及工作人員到日本,舉辦慶功之旅,慶祝票房報捷。

  《美人魚》收33億 合拍片之冠

  不過,隨着「合拍片」出現,數千萬的票房已「濕濕碎」,周星馳分別在2004年、2008年執導並主演兩部合拍片《功夫》和《長江七號》,前者在香港收6100萬港元,在內地票房已突破一億元人民幣大關;後者雖在香港票房收5100萬港元,卻在內地票房突破二億元人民幣。

  不僅如此,2016年,郭富城、梁家輝主演《寒戰Ⅱ》,本地票房收6600萬港元,成為香港本地歷來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又以5.8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成績,成為內地最賣座的香港警匪片。而同一年周星馳賀歲檔合拍片《美人魚》更犀利,香港票房5600萬港元,內地總票房達33億元人民幣,成為目前為止票房最高的香港與內地合拍片。展望未來,內地電影市場仍迅速發展,銀幕數量不斷增加,香港內地合拍片前途無可限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