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渠務署舉行一連兩日開放日,旨在加深市民對防洪、污水處理、應對與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認識
【大公報訊】渠務署27、28日在沙田污水處理廠舉行開放日,昨吸引不少市民扶老攜幼參觀。會場設有攤位遊戲及表演,今年更首設擴增實境(AR)攤位,市民可「置身」地下蓄洪池、污水處理廠及岩洞等設施,了解渠務署工程項目。
今年開放日以「除污淨流、未雨綢繆」為主題,設有導賞團、專題展覽及攤位遊戲等,加深市民對渠務署在防洪、污水處理、應對與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認識。署方向市民重點介紹幾個項目,包括「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小蠔灣污水處理廠太陽能發電場」及「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等。
渠務署署長唐嘉鴻致辭時表示,污水處理設施要24小時運作,會耗用大量電力,渠務署正積極研發及引入創新和更具成本效益的污水處理技術,並廣泛應用生物氣、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盡量節能減排。署方近年更透過園境美化和生態保育概念等元素活化河道,促進近水和親水活動,改善社區環境。
開放日早上九時半開始,下午五時結束,費用全免,有免費穿梭巴士在港鐵大學站巴士站旁上落客區,以及沙田排頭街上落客區,接送市民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