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全速推進新界東北兩大新區,首階段發展中只有恆地(00012)能夠享受原址換地的兩個私人住宅項目,已跟政府完成補地價協議,總補價逾37.67億元,其中粉嶺北馬屎埔補價佔近25.32億元。兩項目亦為本財政年度土地供應,再增逾2000個單位。/大公報記者 林志光
政府為加快新界古洞北及粉嶺北兩新區的發展速度,接受發展商原址換地申請。
因恆地在兩區都持有大量土地,當中有兩幅符合申請資格落入兩新區首階段的發展範圍內,所以,恆地於2014年底正式向政府提出換地申請,並終在去年底達成換地補價協議,繼古洞北地皮補價較早前曝光後,規模較大的粉嶺北馬屎埔項目,補價亦於近日浮現,補地價為25.3168億元,每呎樓面補價約4151元,應是新界北區最少廿年來的新高補價。
尚有三幅可申原址換地
另恆地還有三幅面積約22.8至24.1萬方呎土地,位於粉嶺北新區第二期發展之內,亦可向政府提出原址換地申請,上述四幅粉嶺北土地的面積共逾80萬方呎,總可建樓面超過400萬方呎。
政府曾在2014年9月售出附近聯和墟一幅商住地皮,由信置(00083)投得,每呎樓面地價約3500元,而地皮附近的二手屋苑如綠悠軒、逸峯及帝庭軒等,成交呎價約1萬至1.3萬元不等,萊坊高級董事林浩文認為馬屎埔項目亦是興建中小型單位,故今次補價合理。
該項目位於綠悠軒北正方,地盤面積約17.42萬方呎,可建樓面約60.98萬方呎,高度限制分東西兩邊,東邊為主水平基準之上60米,西邊為75米,即樓高約為15至22層。發展商要負責興建一條橫跨馬適路的行人天橋,和為地盤沿馬適路一邊進行綠化工程等基建設施。整個項目須於2023年底全部完成,即約6年發展期,估計最快可於2020年賣樓花。恆地曾於2016年中,就該地獲屋宇署批出一份建築圖則,可建5幢16至21層住宅大廈。
至於早前完成補價的古洞北項目,補價約12.35億元,也獲批建一幢商住住宅大廈,可建樓面近34萬方呎,發展期更長達七年半。恆地兩個新界東北項目的總可建樓面接近95萬方呎,當中住宅樓面約89萬方呎,料可提供約2500個中小型住宅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