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儘管紐約和倫敦股市8日「軟腳」露失勢跡象,但亞洲和歐元區市場仍高歌猛進。圖為行人從顯示恒指延續升浪的電子指示板前走過\法新社
隔晚美股腳軟,無損港股「慢牛」氣勢,外圍資金及北水繼續入市,刺激重磅股牽頭加上熱炒板塊同步發力,港股創造連升11日佳績,創1999年以來最長升浪,相信亦平了歷史紀錄。恒指踏入2018年第二周,成功登上三萬一關口,收市報31011點。值得留意的是十大收市最高排名中,今年六個交易日全數上榜(見表),而距離歷史最高收盤指數相距不足627點。分析師認為「升市莫估頂」,若外圍市況穩,恒指破頂之餘,首季更有望見三萬三。\大公報記者 劉鑛豪
昨日外圍市況個別發展,但港股以低估值吸引資金持續流入掃貨,加上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重提建議下調或撤銷交易印花稅,對市場帶來一定憧憬。恒指高開34點後,中段已推升至31056點,其後走勢反覆波動,最終漲111點至收報31011點,為自2007年以來首次升上三萬一千點,令到大市「連升紀錄」增加至11日。國企指數升20點,報12255點。大市段段升,散戶投資者亦面對現實,順勢而行,昨日牛證、熊證成交比例為57%對43%,扭轉上日的49%對51%。
技術走勢上,恒指已持續高於所有移動平均線指標,面對銳不可當的牛氣,傳統智慧是「升市莫估頂」。渣打香港財富管理投資策略部主管梁振輝昨表示,港股今年有多個利好因素正在醞釀,首先是南下資金持續入市,去年已佔大市成交約10%,今年入市額度料會增加;第二是H股全流通;第三是國企指數改革;第四是MSCI把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從而提高環球投資者對中資股的興趣。
梁振輝又稱,即使經歷2017年上漲,港股估值與成熟市場相比仍屬便宜。H股現價估值約10倍。雖然認為2018年港股升幅未必能媲美2017年,但有35%漲幅則不足為奇,在市況好之下不應估頂。總括而言,投資者今年不妨繼續持股,或候低位增持股票資產,推薦板塊包括科技股及金融股。梁振輝對今年後市樂觀,但提醒投資者仍須注意三個風險因素:首先是通脹若升溫,會令到美國今年加息次數多於三次,其次是地緣政治,最後是政策失誤。
挑戰歷史高位指日可待
耀才證券金融研究部總監植耀輝指出,大市昨日由騰訊、平安帶動向上,而不少股份逆市下跌,情況仿如去年一樣。鑒於市場情緒不差,加上內地A股在3400點有支持,港股仍具有上升空間。至於平安今輪升浪能否突破100元,植耀輝認為需要三大條件配合,包括:內地股市繼續造好、平安按月保費維持增長,以及業務分拆進展。平安昨日股價升2.4%,收報84.3元。
騰祺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董事沈慶洪稱,投資者在高位沽貨食糊實在所難免,亦不排除大戶左手遏抑升幅,右手吸納補倉。無論如何,由於外圍並無負面消息,沒有觸發港股出現大調整的潛在因素,相信大市會繼續尋頂,挑戰2007年高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首季或可試33000點,只是市況可能較去年波動。他又稱,騰訊、平安昨日再成為大市雙頭馬車,資金輪動屬於牛市炒法,中資股在農曆年前仍可看俏。
滙控企穩獲散戶追捧
港股越戰越勇,北水為其中一個支撐動力。港股通昨日成交大減18%至168億元,佔大市成交比例亦由15.36%降至12.62%,但淨流入金額卻不跌反升,由上日37.11億元,微升至37.33億元,反映北水的沽貨操作減少,單是今年六個交易日,合計已有208億元北水淨流入港股。
個股方面,港股通(滬)成交佔115億元,其中騰訊(00700)及滙控(00005)活躍度叮噹馬頭,分別錄得7.51億及7.5億元成交。不過,後者成功企穩80元關口之後,重新獲得內地散戶追捧,買入金額高達7.49億元,而賣出只有113萬元,即吸資逾7.3億元,而股王騰訊買入與賣出分別為6.15億及1.35億元,與一般交易日表現相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