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銳意打造深水埗為設計及時裝基地,但區內的布攤集中地「棚仔」將不獲納入,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解釋,基地以培育人才為主,與「棚仔」的性質有別,搬遷問題會交由食物環境衛生署負責。
有「棚仔」布販希望政府能保留「棚仔」,讓布販也能受惠於新建設帶來的經濟效益。
俗稱「棚仔」的深水埗欽州街臨時布販市場面臨清拆。適逢政府有意發展深水埗,在「棚仔」經營布行40年的陳伯表示,「政府若能搞活個行業當然好。」他希望能讓「棚仔」的布販參與,坦言政府仍未公布搬遷計劃,令他大感徬徨,「新的(設計及時裝基地)我們又無份,好像被遺棄一樣。」希望政府拿出誠意,與布販商討去向。
同樣在「棚仔」經營布行的何應歡迎有關建議,認為有助增加生意,但坦言想出一分力,以自身經驗教導學生,「其實『棚仔』好多有經驗的師傅,可以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政府可以讓我們參與其中,兩者共存,有商有量就可達至雙贏。」
他對於政府開拓新的產業表示高興,但認為除了培養國際知名的設計師外,同時要照顧產業的下游工作者,「我們是整個行業的根基,好多學生一開始都是幫襯『棚仔』,無『棚仔』好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