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參加造型大賽的「IS OK」組小朋友和家長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李佩露報道: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舉辦的「第十二屆塱原收成節」昨天開幕,主辦單位通過「禾花雀造型大賽」,尤其是「禾花雀大歷險」,讓小朋友感受禾花雀從西伯利亞遷徙至東南亞的艱辛歷程,從而明白大會主題「保護極度瀕危的禾花雀」的意義。
塱原收成節在昨天和下周日舉行,初次開展的「禾花雀造型大賽」吸引幾十名小朋友參加,他們穿上用稻稈、硬紙和塑料等材料自製的小鳥造型服裝,花枝招展,引來現場陣陣喝彩和掌聲。參賽者「IS OK」組兩位小朋友的家長廖先生說:「比賽很有趣味,能讓孩子了解到禾花雀的樣子,真正做到親近自然。」
愛吃野味釀禍
「禾花雀大歷險」則模擬禾花雀遷徙路線,並設置「山火」等難關讓小朋友體驗。義工鄭先生說,小鳥在遷徙途中可能遇到山火,也可能被人或野貓捉去吃,這個項目能讓小朋友明白保護牠們的重要性。
為何今年收成節特別關注禾花雀?觀鳥會主席劉偉民介紹,每年九月底至十二月,禾花雀會從西伯利亞遷徙至東南亞,中途經過香港在塱原稍作停留。「可惜近十三年來,生態環境惡化,一些鳥類過冬繁殖的地方已不復存在,同時一些人將禾花雀作野味補身,使其數量驟減。」
觀鳥會經理傅詠芹說,為防止這種瀕危鳥類滅絕,觀鳥會保育工作者會給經過的禾花雀戴上標記腳環,「今年我們共環誌了21隻禾花雀,所有開展禾花雀環誌工作的國家和地區使用的腳環顏色都不同,當發現別國記錄過的小鳥時,可以告訴對方發現的位置,互相幫助確定小鳥的遷徙路線。」
觀鳥會副主席吳祖南則談到塱原對禾花雀的重要意義:「塱原是香港最後一片較大的農業淡水濕地,很多地方已沒有這樣的環境,不來這裏小鳥就無處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