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捕捉、絕育、放回」17年見成效

時間:2017-12-30 03:15:12來源:大公網

  圖:愛護動物協會和義工四年前開始帶走貓隻,為牠們絕育後放回「孤島」或「大陸」

  沙頭角禁區內外曾遍布流浪貓,經過長達17年「捕捉、絕育、放回」行動,貓群數目大減。愛護動物協會負責人表示,已基本解決區內流浪貓問題。

  數名愛協人員和沙頭角居民兼義工,本月初進行新一輪「貓隻領域護理計劃」(CCCP,Cat Colony Care Programme),在禁區內外捕捉了32隻流浪貓,由愛協獸醫進行絕育手術,並剪去耳朵一角作識別,至本月14日下午把貓隻送返原居地。

  記者在沙頭角擔水坑村視察放回過程,29個貓籠先後打開,貓隻飛奔潛入草叢或街角,也有貓隻鑽入坑渠內。每天餵貓的女居民說,坑渠內有貓嬰,「貓媽媽急着看孩子!」其餘三隻禁區內捕捉的貓咪,則由女義工帶返原居地。

  愛協CCCP主管冼麗瓊表示,計劃開展以來,在全港為65000隻流浪貓進行絕育及放回,當中沙頭角有約360隻,「2000年沙頭角有大約400隻『街貓』,經絕育控制數量,現在減至約100隻,而且有不少居民和義工餵飼,不會捱餓。」

  為貓服務17載,冼麗瓊感觸地說,「除非貓咪走失,否則沒有棄養,就不會有流浪貓」,她稱計劃不但有助控制貓隻繁衍,也可減少人貓的衝突,「大家也要尊重不喜歡貓的人!」

  冼麗瓊呼籲飼養寵物前,要信守終身照顧的承諾,又建議主人為愛貓佩戴註明聯絡電話的頸牌,一旦走失也較易尋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