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女博士新農人 耕耘質樸生活/于盈

時間:2017-12-22 03:15:26來源:大公網

  人民大學的博士、清華大學的博士後,內地第一位公費去美國「洋插隊」的學生,在眾多人帶着有色眼鏡去看待「農民」這個身份的時代,石嫣選擇回歸田間地頭,在距離北京市中心兩個多小時的一個村子裏,做個「新農人」,擁有兩個加起來300多畝的農場,發展了近千名會員。她說,讓自己的雙手沾滿泥土,吃自己種植的有機食品,回歸人最基本的需求,不被太多的物質控制,現在的生活簡單、幸福、滿足。

  新模式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石嫣(圖左,右為作者于盈)是一位學識淵博、樂於思考、勇於實踐、擁有國際視野的「新農人」,經常參與國際會議討論農業問題,也被評為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青年領袖」。她喜愛看書,所以和她探討的話題從農業到人工智慧、未來社會她都有興趣,也都能談。

  民以食為天,但食品安全問題頻出,三聚氰胺、蘇丹紅、瘦肉精、甲醛白菜、農殘超標等事件不斷,引發民眾的極大關注。石嫣在2009年在中國引進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一種新型農產品貿易形式─社區支持農業模式(Community-Supported Agriculture),居民需要預付款,共同承擔那年耕種的風險,農場直接把有機菜送到社區居民手裏,也藉此直接創造穩定的市場,給予農民合理的收益,使他們能夠堅持有機種植,顛覆了原有的生產、供應和消費模式。

  對於生產來說,這幫助實現了精準定製和土地的有效使用,為中小型農場提供了穩定的市場;種前付款導致需求平衡;供應的一站式服務把中間鏈條給消滅掉了,降低了雙方的成本;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樣保證了食品安全。這種模式用市場的方式降低污染、保證食品安全,也可以恢復農民和消費者之間的誠信和友好關係。而現在全國各地已發展至約1000家運作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的農場,服務幾十萬個家庭的消費者。

  石嫣不只耕農田,還耕心田。很多員工、會員都是逐步建立對她的信任和欣賞,成為她的鐵粉,是同事、用戶,也是朋友。同類人吸引同類人,員工、會員在收穫安全食品的同時,也收穫了友情,建立了一個最難能可貴的擁有互相信任的社區。會員說,到農場就有探訪鄉下親戚的感覺。有一位會員分享到,她自己不開車,每次從北京市區坐公共汽車兩小時到農場,來摘點菜,跟農場的同事聊聊天,再坐兩小時回到城裏,一天的心情就會特別好,和農場的人有點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覺。

  石嫣是一個特別純粹的人,有熱情做農場,一做就是10年。比起其他年輕創業者,她少了一分功利,多了一分質樸。很多人希望找她投資合作,她不為所動,堅持自己的農場一點一點長大。

  有一位會員分享到,有一次跟石嫣聊起一位日本作家寫的一本書,說一個人一輩子至少要做一次傻子,石嫣說,她一輩子就做一次傻子,一做就做一輩子。這股「軸」勁支撐着她克服種種困難,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