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咪錶擬大加逾倍價!運輸署建議提高「停車收費錶」的收費,建議由現時每小時八元,增至16或20元,按個別地區而定,即至少加價一倍以上。有的士司機聯會指,司機將來為慳入錶費,「唯有喺車入面食飯」,又擔心停車場會隨咪錶位加價,希望政府循序漸進地加價,更建議政府增加咪錶位,以解決雙行泊車等車位的問題。有貨車司機聯會明言或將成本轉嫁予顧客。另外,運輸署擬引入更多新「智能咪錶」,司機可用手機遙距入錶。
大公報記者 朱樂怡
運輸署昨日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指,咪錶最高收費自1994年起至今維持不變,收費定於每15分鐘的兩元,有鑒於此,建議首階段新收費增至四元或五元,按個別地區的交通狀況和泊車需求而定。
該署相信,加價可減少司機在路上兜圈、雙行泊車等候錶位,以及長時間佔用泊車位的問題。下階段則會研究設立咪錶收費調整機制,未來會按停車位的使用數據,調整不同地區或路段停車位的實際收費,以促進路邊咪錶位的流轉,符合設立路邊咪錶位以應付短期泊車需要的原意。
貨車司機:轉嫁至叫車客人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杜燊棠表示,因為停車場以每小時計算,故的士司機每日食飯都會泊咪錶位,一個月花費約400元,若加價便要每月花費800元或1000元,「司機唯有喺車入面食飯」,加上石油氣價不斷上升,停車場又會隨咪錶位加價,未來「連牛肉乾都可能加」,司機勢必百上加斤。
貨車司機平時亦需要在路邊的咪錶位停車上落貨,港粵運輸業聯會主席謝浪亦指,今次加幅太貴,但「加幾多都要畀,唔通畀人抄牌。」他稱,咪錶位加價會令運輸成本上升,可能會轉嫁至叫車客人。
新咪錶可手機遙距入錶
另外,運輸署同時在文件建議,購買12300部新咪錶,料涉款3.4億元,並於2019/20年度開始設置,至2021年底全面取代現有咪錶。
新咪錶有多項新功能,包括支援多種付費方式繳付泊車費,並會配備新流動應用程式,讓司機用手機遙距繳付泊車費等(功能詳見表)。
交通諮詢委員會昨日下午聽取政府報告後,歡迎相關建議。委員會主席郭琳廣指,今次修訂是調整最高收費,個別咪錶收費可能低於目前建議的四元或五元,他不擔心會引起私人停車場加價的連鎖效應,因為目前政府咪錶和私人停車場的收費差距相當大。
不過,他強調要解決交通擠塞問題,需多管齊下,不能單靠咪錶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