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性罪案無追溯期限 時隔多年或難舉證

時間:2017-12-01 03:15:10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性罪行刑事案件並無追溯期限,但大律師陸偉雄表示,舉證普遍問題是受害人因年紀小或驚恐,未能清楚表達事發經過,以及事主事隔多年才出來指證,未能找出足夠證據。以呂麗瑤事件為例,事發於教練家中,如當事人盡早指證,警方有較大機會取得閉路電視片段等證供。法改會去年發表《涉及兒童及精神缺損人士的性罪行》諮詢文件,但多項建議落實遙遙無期,陸偉雄認為,法律有需要改革,提高阻嚇力讓人不敢干犯,更重要是教育市民,若遭遇性侵,應挺身而出。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陳章明指出,性騷擾的例子包括令人厭惡的觸碰、性注意、說出與性有關的事情或提出性要求,以至對身體作出性侵犯,性侵犯等刑事性罪行同時亦是《性別歧視條例》下的違法性騷擾行為。在2014至2016年期間,平機會共收到超過200宗有關性騷擾的投訴個案,每年的投訴個案數字佔整體性別歧視條例投訴約四成。平機會為體育界推出《體育機構性騷擾政策大綱》,以協助有關體育組織制訂反性騷擾政策及處理投訴的機制。

  護苗基金總幹事譚紫茵稱,以往的求助個案,八成侵犯者與受害人相識,導師或教練性侵犯個案並不特別多,但共通點是事發時沒有其他人在場。她認為,家長對子女應從小開始教育,如子女透露曾被侵犯,家長必須先以信任的態度處理,讓子女知道父母支持和協助,勇敢面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