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時間:2017-11-24 03:15:12來源:大公網

  圖:陳雪平展示受毒性物質影響的斑馬魚胚胎\大公報記者梁康然攝

  【大公報訊】記者梁康然報道:生物科技公司「水中銀」測試市面68種牛奶產品,發現有12種(18%)具有潛在健康風險,未能通過其公司的生物毒性測試。水中銀指出,部分有毒物質如殘餘農藥,會殘留在奶脂內。另外,奶產品的各式添加劑亦可能是毒物來源。水中銀建議市民如憂慮健康風險,可選擇添加劑成分較少的奶品或脫脂奶品。

  水中銀過去一年,在本港市面有售的29個品牌共68款牛奶產品中,分批測試潛在健康風險。當中有46個樣本來自內地、日本、韓國、印尼等亞洲地區;有12個樣本來自新西蘭、澳洲,餘下10個樣本就來自美國、法國、德國、荷蘭、瑞士等歐美地區。

  或有添加劑和污染物

  測試發現,亞洲地區有八個樣本未能通過「斑馬魚胚胎急性毒物測試」,而歐美與大洋洲地區都只有兩個樣本未能通過毒物測試。歐盟及英國註冊毒理學家、水中銀首席技術官陳雪平解釋樣本未能通過測試原因,指出可能是奶品含有化學添加劑如色素、穩定劑,或是奶脂內含有殘餘污染物,即殘餘農藥、獸藥抗生素、黴菌黃麯霉素等。

  測試又發現,全脂奶品通過毒物測試的比率僅60%,而脫脂奶品的通過比率就高達88%。陳雪平指,可能是次殘留在奶脂內的污染物,隨奶脂除去,令脫脂奶品的毒性物質含量下降。

  水中銀指,本港市面奶品大部分屬於低潛在健康風險,奶品售價與品質安全成正比,即售價高的奶品,通過毒物測試的比例亦高。但奶品添加劑越多,其品質安全就會相應下降。

  水中銀CEO杜偉樑表示,現時市面奶品內的添加劑均符合法例安全標準,但愈多添加劑混合就愈多潛在毒性。他建議市民如憂慮健康風險,選購奶品時可留意奶品的成分標籤。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