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窩口邨的蔡伯表示水質有改善,認為當局應徹查事件 大公報記者李揚波攝
【大公報訊】記者周慶邦報道:「異味水」陰霾未散,荃灣及葵青區不少居民昨仍到樓下水車及水箱取水飲用。水務署助理署長陳仲勤拆解「異味」起因,料為荃灣食水配水庫維修期間塗上一層揮發性物料,氣味透過隔氣膠簾的空隙,揮發至供水部分。水署會調查維修工序有否偏差,並稱經過多項測試,未有發現「異味水」內有對人體有害物質。
水署:未發現有害物質
陳仲勤昨晨在電台節目中表示,署方過去兩天共接獲53宗「異味水」投訴,估計約有六萬居民受影響。他承認「異味水」與荃灣食水配水庫的維修工程有關,配水庫分開兩部分,工程清空了其中一半作工地維修,另一半則維持供水,兩者中間有很高的石屎牆作分隔,石屎牆頂部有空隙,使用隔氣膠密封,使兩部分能完全隔開。他續稱,施工期間需塗上一層會發出氣味的物料,署方會調查有關工序是否有些位置未完全密封,導致氣味傳到供水區域,令食水有異味。
陳又說,署方即時在配水庫、供水網絡及大廈內部供水系統,抽取了20多個水樣本,結果顯示食水並無含有對人體有害物質,但水務署暫時仍會繼續為受影響居民提供水車及水箱。
蔡伯買新桶取水
消息指食水異味的物料為環氧樹脂(Epoxy),主要是塗抹於建築物、水塔或遊艇表面作防漏層。由於環氧樹脂為揮發性物料,故在使用時會產生強烈異味,但署方表示正核實水中驗到有機物的正確名稱,有結果會向外公布。
「異味水」受影響區域遍及大窩口、葵涌、荃灣及青衣部分屋苑,其中大窩口邨及葵涌邨較近涉事的第一號配水庫,故受較大影響。兩邨水質昨雖有改善,但仍有居民擔心不敢飲用和煮食,續到樓下水車取水,署方亦派員到各大廈清洗水缸。
住在大窩口邨的蔡伯昨日買了新水桶到來取水,他說,前兩日食水有一陣很難形容的氣味,昨日情況已經好轉,又指當局應徹查事件,以防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昨午偕同三名社區主任到水務署請願,要求署方全面檢驗荃灣及葵涌區的食水,包括抽取大廈住戶及水箱的水辦作檢測,以保障居民食水安全,陳又稱,已就有關事件要求今天的立法會大會進行緊急質詢,正等候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的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