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十九大為文藝事業譜出新機遇

時間:2017-11-17 03:15:23來源:大公網

  在過去,特區政府不論在公共文化政策,甚至行政執行機構的主導權,也是掌握在一群受西方文化思維影響頗深的人手中,他們往往對中國古典和傳統文化的熟悉程度及認同性也不高。香港很多大型藝術建設也是注重西方的創新式藝術,傳統中國文化的元素也是少之又少。而推行政策的藝術機構,其行政人員也多來自西方文化背景。所以,中國的文化藝術在香港往往在資源分配、重視度的不足情況下,發展得未見有太大突破。

  十九大報告中大力提倡「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為全國文化藝術界作出了正本清源的指引,重構正確的價值觀,大大有利文化藝術健康發展。

  自「十八大」以來,我們的國家在文化藝術領域中,在國際社會取得不錯的成就。包括:成為世界圖書出版第一、電視劇製播第一、電影銀幕數第一,電影市場世界領先,其中電影業更為突出,去年票房達到492.83億元,成功作品包括票房超過56億元揚威海外的《戰狼2》和《建軍大業》等。可見中國品牌、中國聲音、中國形象也得到國際社會愈來愈多認可。

  香港發展與祖國發展分不開,在國家的發展優勢、國策的方針下,香港也必定受益不少,也必然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當然,在20世紀想要發展合事宜藝術文化事業不再規限於單一,而是講求「創新融合」。我從事音樂藝術教育多年,也一直鼓勵教師和學生嘗試把「中」「西」元素合一,創譜出與別不同的新樂章,同時希望將我國文化的特色、影響力傳播到西方,創出新機遇。希望為中華民族文藝復興作出自身的貢獻。

  在下月31日除夕,我將會聯同一班青少年、專業人士、基層小孩、傷建朋友及教職員舉辦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全城共奏正能量:最多人學習色士風創世界紀錄》活動,同為香港奏出正能量。會場內亦會展出一些以中國特色為主的水墨畫,除了推廣香港色士風音樂外,亦希望推廣中西文化融合,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高松傑 香港菁英會社會民生研究會主席、音樂堂慈善基金會主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