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全球暖化引發生態混亂,有環保團體首次在香港發現「斯米玳灰蝶」,然而該類蝴蝶一般只在熱帶國家出現,今次在香港發現,反映氣候暖化正影響蝴蝶生態,並佐證氣候改變會影響蝶種的分布。
環保協進會鳳園蝴蝶保育區昨日公布,有三位市民在大嶼山沙螺灣發現新蝴蝶品種「斯米玳灰蝶」,經鳳園蝴蝶保育區顧問委員潘瑞輝鑑定後,確認是香港未曾記錄過的新品種。
潘瑞輝稱,「斯米玳灰蝶」的成蝶個體,展翅長度介乎30毫米至35毫米,屬中型灰蝶品種,翅膀有啡色及白色斑點,後翅有兩對翅尾。其中雌蝶偏好於寄主植物的果實產卵,幼蟲主要取食馬錢科植物「亮葉馬錢」,雖然香港並無「亮葉馬錢」的分布,然而同屬植物「牛眼馬錢」、「傘花馬錢」均在本港分布廣泛,有機會成為該蝶在本港的寄主植物,並在港定居。
主要分布印泰等熱帶國
事實上,「斯米玳灰蝶」主要分布在熱帶國家,包括印度、緬甸、泰國、老撾、越南、北澳洲及馬來西亞等地,但香港地處亞熱帶地區,過往未曾有相關紀錄。
環保協進會行政總監邱榮光表示,蝴蝶生態易受氣溫影響,近年本港的氣溫屢創新高,今次在香港發現新品種蝴蝶,相信與氣候暖化有極大關係。他又稱,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地球暖化1℃將令「等溫線」北移100里,研究文獻有指,歐洲的「等溫線」正以每年15公里北移,有機會引致物種北移,令生態混亂,帶來難以估計的後果。
鳳園蝴蝶保育區昨日亦舉行「鳳園蝴蝶嘉年華2017暨香港蝴蝶保育日」,為配合今年的主題「風水林的生態」,鳳園蝴蝶保育區將仿照風水林生態,建立《生態草藥園》,昨日舉行動工儀式,佔地約三萬平方呎,是香港首個以中草藥及生態為主題的中草藥園,讓參觀者認識與生態共同享用資源的傳統風水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