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謝進亨報道:2017博鰲亞洲青年論壇全日活動共有逾2000人參與,其中同場舉辦的三場分論壇,分別就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多位政、商、學界領袖,探討新一輪全球化走向及青年如何適應變化、把握未來。與會嘉賓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促進粵港澳地區所有城市可持續繁榮的「新航母」,而創新科技將成為大灣區發展的優勢產業。
騰訊集團副總裁賴智明認為,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地區的產業互補優勢明顯,香港專業人才儲備充足,而廣深等地的高科技產業發達,使得珠三角整體在高端製造及軟硬體一體化領域發展迅猛。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兼任教授及院長資深顧問陳家強指出,香港享有金融、法治、人才等優勢,但要想更上一層樓,在大灣區佔有一席之地,香港需轉型為科技智能型社會,發展金融科技將成為香港的優勢之一。
中國長遠足以追上美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確立,順應了全球和中國發展的趨勢。粵港澳大灣區是促進粵港澳地區所有城市可持續繁榮的「新航母」,尤其是促進港澳可持續繁榮;是促進華南和整個中國轉型升級,實現創新驅動,最終實現全面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促進全球可持續繁榮重要的發動機,致力於引領全球發展。
在「青年:人工智能及自動化對青年教育、技能、就業及學業的挑戰」分論壇上,作為美國硅谷投資者的Fusion Fund創始合夥人張璐認為,美國目前人才及技術稍勝的原因是起步較早,但中國優勢在於人口龐大,可為人工智能市場,提供大量數據。此外,中國近年力推創業創新,社會資源充足,長遠足以力追美國。
至於外界憂慮人工智能日益強大,或有一日將超越人類。愛錢進首席執行官楊帆以昔日工業革命為例,指最初期人類因此感到恐懼,但事實上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他認為,隨着人工智能轉趨成熟,人類更應順應潮流、提高自我,勇於在風口下尋找機會。
極視角聯合創始人兼技術合夥人羅韻則認為,年輕人想投身人工智能行業,必須加強跨領域跨產業的學習,了解不同行業生態,才有利把套用人工智能至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