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謝宇德強調,橋咀島難度相對較低,但絕不能輕視其郊遊風險
【大公報訊】橋咀島是綠色旅遊熱點之一,不少內地旅客慕名而至,《大公報》記者近日聯同綠色旅遊專家、專辦本地生態遊的「綠恒生態旅遊」總經理謝宇德,到橋咀島走一遍,發現不少郊遊旅客容易「中伏」位,包括忽略潮汐漲退等天氣因素。謝宇德表示,橋咀島遠足難度相對較低,但絕不能輕視其郊遊風險。
問清船期以防流落
橋咀島交通便利,從西貢公眾碼頭乘搭街渡,十多分鐘便可登島。遊畢整個小島,僅需約兩小時,沿途觀賞島上馳名的「菠蘿包」石,踏過連島沙洲便到相鄰的橋頭島,沿遠足徑步行約一小時,可到另一端的廈門灣(又稱半月灣)。謝宇德稱,綠恒生態旅遊現時每周接待約300人,當中約30%為非本地旅客。
他表示,自由行旅客到訪橋頭島,容易忽略留意天文台潮汐時間表。橋咀島與橋頭島由連島沙洲相連,每逢退潮,遊客可經沙堤徒步往返。儘管遊覽橋頭島只需約30分鐘,但潮漲時,沙堤可在短時間內迅即被海水淹沒,旅客若滯留橋頭島,須澗水步行離開,水深及腰,若海面掀起風浪,易釀意外。
謝宇德建議,旅客乘船出發前,宜與船家了解天氣及查詢船期,包括尾班次或惡劣天氣安排等,以免流落孤島。橋咀島碼頭附近只有一間小食亭,閒日時未必營業,旅客宜準備充足糧水。橋咀島上不設露營區,旅客嚴禁在島上紮營留宿。
隨處紮營誤墮法網
除了橋咀島,港島區的龍脊、大埔龍尾、大帽山、鳳凰山、麥理浩徑等,也常見海外及內地旅客蹤影。生態旅遊顧問機構「野外動向HK Discovery」創辦人陳嘉俊稱,旅客量較四、五年前增加幾倍,「(行山時)聽普通話多過粵語。」他稱各地文化差異,旅客可能於不知情下,在本港郊野公園非指定露營、燒烤地點,隨意紮營、生火等,誤觸法網。部分行山路線偏遠,旅客宜備定Plan B(後備方案),注意手機接收信號,以及設定緊急逃生路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