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17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獲獎者伊恩·吉本斯的女兒與兒子 大公報記者湯淩琰攝
【大公報訊】記者湯淩琰報道:科學可以很枯燥,也可以很有趣。從分解魷魚開始,受「觸鬚分離後依然可以自行擺動」的啟發,最終發現微管相連的馬達蛋白,對未來精神疾病、腦退化症的治療提供參考。羅納德.韋爾(Ronald D Vale)與另一科學家伊恩.吉本斯(Ian R Gibbons)共同獲得「2017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為使枯燥的生物科學更易讓人接受,羅納德更創立一個互聯網教育計劃,提供平台予有興趣的人,又致力改善中學教科書,要讓更多學生愛上生物。
今年58歲的羅納德「年少成名」,27歲時受魷魚「觸鬚分離後依然可自行擺動」啟發,又發現儘管魷魚脊柱至「腿」的距離很長,卻不影響由神經控制的魷魚「觸鬚的擺動」,深入研究後,終於發現「微管馬達」。
發現馬達蛋白助治腦退化症
人體內的微管猶如「火車軌」,組織染色體的正常分離和遺傳,在細胞分裂期間參與染色體的複製、分裂和分配至子細胞。伊恩和羅納德發現的兩個馬達蛋白:「驅動蛋白」猶如正向運動的「火車」,將神經元內神經遞質送至神經末端,「動力蛋白」則如反向運動的「火車」,將神經元產生的、可能引起神經壞死的「垃圾」分解。二人發現的「微管馬達」是人類發育和染色體遺傳過程的核心部分,神經疾病、腦退化症等均與之有關,為未來藥物治療此類疾病提供參考。
羅納德用「難以置信」形容獲獎經歷,說「甚至不知道被提名」,他說自己在早上例行「刪除郵件」的時候,意外看到了籌委會發來的郵件,然後騎了1.5小時的車來到85歲的伊恩家,證實自己「不是在做夢」。
為此,羅納德希望在教育上有所變革。他創立了一個互聯網教育計劃iBio研討班,從擴展各類型iBiology項目中,實現將生物學普及至各年齡階層。羅納德直言,當前的生物教科書過於煩悶,「不能使學生愛上生物」。伊恩的女兒、任職高中科學教師的溫迪也說,「教科書上提供過多的信息,不能啟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羅納德補充,將會以文字、媒體以及動畫相結合的方式,啟發學生「生物很有趣」,幫助學生愛上科學,愛上生物。
【2017邵逸夫獎.三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