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柴灣浮屍案 法醫指死者前頸曾被海洋生物啄食

時間:2017-09-22 18:05:19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9月22日訊 記者梁康然報道:柴灣起卸區浮屍案死因研訊今早於西九龍裁判院續審,兩名法醫先後出庭,解釋死者曾德熙的驗屍報告。本港高級法醫林衛國指,死者前頸的三吋傷痕僅是表皮創傷,相信是由海洋生物啄食而成,並非致命傷。來自英國的法醫權威Crane,亦得出相同結論,又指死者體內毒品氯胺酮(K仔)含量高,估計死前2小時曾吸毒。



​英國的法醫權威Crane指認為,死者生前不曾受襲擊。(本報記者梁康然攝)

  事源於死者曾德熙在2012年7月28日失業,至同月30日晚上8時30分被發現屍浮在柴灣公眾貨物裝卸區對開海面。由於死者頸部有三吋傷痕,死者父母曾志業、陳麗瓊認為有可疑,要求為死者召開死因研訊。 

  為死者進行解剖驗屍的高級法醫林衛國出庭,接受家屬一方盤問。家屬指,死者前頸傷痕明顯,可能是生前受襲被人勒頸造成。林衛國回應稱,死者頸部傷勢只是表皮創傷,頸內的氣管、血管、神經都無受到傷害,因此不認為死者曾被勒頸。他又指,死者頸部傷口邊緣呈現不規則的鋸斷狀,相信是被小型海洋生物啄食而成。他稱發現死者肺部有水腫膨脹、氣管有泡沫,眼球凸出等特徵,都是溺斃者常見的情況,認為死者死於遇溺機會較大。 

  另外,來自英國北愛爾蘭的病理學、法醫權威Crane出庭,他稱在2016年受邀參與本案。他分析死者遺體特徵,指死者骨頭無創傷、亦無被毆打或受襲的傷痕。他特別提到死者體內有高濃度氯胺酮(K仔),推斷死者死前2小時曾吸毒。 

  至於前頸傷痕,也無受傷後的「生命反應」,顯示傷口是死後做成。他解釋,如果人生前受傷,傷口邊緣會有出血、瘀傷等情況,但死後受創就只會出破口,傷口邊緣不會有出血、瘀傷等。他亦認同頸部傷勢只是表皮創傷。 

  家屬一方就引用前衛生署法醫馬宣立報告,指死者前頸傷口整齊。家屬一方認為頸傷是由利器或被勒緊造成。Crane不認同有關說法,指頸呈形多個圓形鋸齒狀,好大機會是由小魚啄食而成。同時頸頭被勒,就會出現環繞頸部的傷痕,不會只在前頸做成傷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