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兩代情」徵文比賽得獎學生。左起:陳嘉儀、謝曉銦、王佛庭、韓寶莉 黃文華攝
時下,許多年輕人是「爹親娘親不如手機親」。為喚起兩代人的溝通交流,香港青年旅舍協會早前舉辦「兩代情」徵文比賽。讓學生藉着訪問長輩,並參考香港第一代公屋美荷樓的故事,認識昔日的屋邨歲月、港人的拚搏精神及鄰里關愛之情。多名得獎學生感嘆,今日香港的人情味大不如昔,鄰里間「感覺就好像隔了一幅牆。」亦有學生坦言,兩代人之間有距離,「『獅子山下精神』屬於上一代人,與我們這一代有距離。」
大公報實習記者 黃文華
被問及獅子山下精神,得獎學生們起初面露疑惑,苦思良久後表示「老一輩人刻苦拚搏的堅毅精神。」初中組冠軍、港大同學會書院的謝曉銦坦言,獅子山下精神對兩代人的意義是不同的,若用於這一代,亦只能用作鼓勵人們追夢,「『獅子山下精神』屬於上一代人,與我們這一代有距離。」
談到兩代人的關係,謝曉銦笑指,不僅父女二人關係好,爺孫三人關係亦很密切,逢周六,她都會陪爺爺飲茶,聽爺爺講他的回憶史。有次說到爸爸被沾滿玻璃粉末的風箏線割傷,傷口深至見骨,爺爺是何等焦急,由此感受到爺爺對爸爸的愛,「爺爺好重家庭觀念,即使一個人打九份工,都會抽時間陪家人。」
上一代把家人放首位
對於長輩把家人放在第一位,初中組亞軍、可風中學的陳嘉儀亦有同感,她很感激家人疼愛。她在搜集資料過程中,發現上一代人的生活較簡單,人亦較單純,容易滿足,「小朋友有得玩就得,大人就算住細屋都好開心。」反觀現時的人要求較多,追求舒適的生活,可能是兩代人的成長背景和價值觀不同所致。
談到作品,兩位同學的題目都是《馬騮架與鐵滑梯》。謝曉銦表示文章寫的是她與父親的親身經歷,二人時常到香港不同角落拍攝,尤其鍾愛舊式屋邨。她解釋,她喜歡歷史,亦喜歡舊式建築和它背後的故事,爸爸每每會說一些他在這幢建築的經歷,「這些比普通景點和高樓大廈更有意義。」
謝曉銦作品中的美荷樓公園是虛構的。她解釋,公園原型是她幼時住所附近的秦石邨公園,那時爺爺常常帶她到公園玩,她有空就會去左鄰右里家裏喝鮮奶,「鄰居對我好好,好親切。」後來,她跟隨爸爸搬到私人屋苑,雖然爸爸與鄰居碰面時會互相打招呼,但「感覺就好似隔咗幅牆咁。」在這裏,她找不到舊屋邨的那份人情味,為什麼?
高中組冠軍、沙田官立中學的韓寶莉表示,「可能是現時的人過於被動,需要有個人主動打開話匣子才能開啟話題。」她舉例,有次自己搭升降機時,樓上的老伯伯突然主動跟她說話,當時她嚇了一大跳,後來說多兩句便漸漸熟絡起來。
現時的鄰居較「冷漠」,可能如韓寶莉同學所言,只是大家較被動,並非真的冷漠;亦可能是近年騙案叢生,導致市民漸漸增加對他人的戒心。
高中組冠軍韓寶莉和亞軍、路德會協同中學的王佛庭皆為內地新移民。二人同稱,來港前夕,曾擔心難以適應香港的生活,甚至怕被歧視或欺凌。
二人笑言,來港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當時是過於憂慮,「身邊嘅同學都好好,好主動幫我哋融入校園生活,冇電視講得咁恐怖。」
王佛庭補充,平日見到不少內地遊客向香港人問路,港人都會耐心解答,有的知道遊客不懂廣東話,更會用「半鹹淡」的普通話答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