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劉蜀永:正確認識港歷史定位 有助消弭「港獨」思潮

時間:2017-09-18 20:21:58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9月18日訊(記者 李柏濤) 內地新學期伊始,南開大學法學院(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南開大學歷史學院邀請了著名香港史專家、香港嶺南大學榮譽教授劉蜀永親臨南開津南校區,為南開學子上了一堂精彩的香港歷史課。劉蜀永說,香港在國家歷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不能因遇到一些曲折就對香港未來失去信心。他認為,內地部分人對香港的認識尚存誤解,正確了解香港的地位和優勢,對實施和堅持「一國兩制」有很多益處。 

香港史專家、香港嶺南大學榮譽教授劉蜀永

  劉蜀永自1982年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畢業後,即投入到香港歷史的研究工作中,當時也正值中英就香港問題開始談判。研究香港歷史足足35年,他總結道,在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香港發揮過獨特的歷史作用。在古代中國、辛亥革命、抗日戰爭、新中國建立和國家改革開放等不同歷史時期,香港都做過重要貢獻。 

  劉蜀永表示,「香港」作為地名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很晚,直到明末清初才在古籍中有記載。地處香港西北的屯門則是最早出現在中國古籍中的香港地名,宋朝出版的官方史書《新唐書》中已有多處關於屯門的記載。他介紹說,屯門自唐朝起即發揮了廣州外港的功能,成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港口。 

  香港是對辛亥革命運動影響最大的為數不多幾個中國城市之一,劉蜀永指出,1895年香港興中會建立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16年間孫中山直接領導的南方10次武裝起義,有6次是在香港秘密策劃的,革命黨人創辦的首份報紙《中國日報》也誕生在香港。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對香港採取了「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決定暫不收回香港。劉蜀永認為,中央的做法從政治上保持香港的穩定,為國家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而當時國家的外匯,有大約四成來自香港。此外,在國家改革開放中,香港亦成為內地最大的外資來源地,港商在內地的投資,促進了兩地經濟的共同繁榮。 

  說到香港社會目前出現的「港獨」思潮,作為歷史學者,劉蜀永認為,自2012年開始,香港少數學者開始鼓吹本土分裂史觀,有意曲解香港歷史,致使有些香港年輕人思想混亂。 

  劉蜀永認為,「香港的歷史教育嚴重確缺失。」再加上社會對一些香港青年人的激進行為過度容忍,造成社會亂象。他指出,只有加強香港的歷史和《基本法》教育,正確理解香港在國家的歷史定位,「一國兩制」才能順利實施。 

  劉蜀永亦呼籲,不光是香港人,內地人也應多讀一些香港的歷史,兩地青年在網絡和現實的接觸及互動中,更要少一些情緒化言論,彼此增進正面的了解。他強調,國家發展和香港發展是「命運共同體」,兩地民眾都有責任對「一國兩制」的實施貢獻一己之力。 

  劉蜀永教授簡介: 

  劉蜀永,1941年生,香港嶺南大學榮譽教授、香港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香港通志》副主編。1966年畢業於南開大學外文系、1982年畢業於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曾任職於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香港問題研究,香港史專家,2005年9月至今在香港工作。主要代表作有《簡明香港史》、《20世紀的香港》、《香港的歷史》、《中國概況•香港》、《香港歷史雜談》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