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楊綺青報道:一般人認為情緒病如躁鬱症等只會影響患者的情緒,忽略其對腦部的長遠傷害。有港媽因為擔心無力教導兒子的功課,患上躁鬱症,但多次不按時吃藥,致病情復發。香港腦學科研學會發現,本港情緒病患者的服藥依從性低,無法修復受損的腦細胞,記憶力、反應及執行能力的分數明顯較常人低。
曾患躁鬱症的港媽Wendy,2000年因長子獲派入BAND 1中學,自己只是中學畢業,擔心無能力教導兒子,家中財政狀況又難以應付補習費,自卑情緒發作,每日只睡兩小時,不洗頭不進食,生活糜爛。她企圖自殺,幸獲家人發現,帶她往看精神科醫生,初時診斷為抑鬱症。
Wendy稱,吃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大,整個人坐立不安,出現小腿抽筋、翻白眼等症狀,令她不願服藥,加上誤以為病情好轉,自行停藥兩個月。豈料停藥後情緒亢奮,更產生「以為自己係超人」的感覺,曾一個月內豪花六萬元購物,又曾萌生創業開店念頭,家人帶她覆診,才確診是躁鬱症。她曾有一段時間記憶模糊,例如忘記曾入院三個月。
持續用藥可恢復腦細胞
香港生物精神醫學會會長王明爍昨日表示,情緒病本身不單靠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亦十分重要。患者若持續用藥治療,可恢復腦細胞,修復其腦部認知功能的損壞。一項本地研究發現,躁鬱症患者在記憶力、反應、認知靈活性及執行能力都較正常人低。香港腦學科研學會總裁鄧兆華稱,若患者不依從服藥指示,藥物的效用根本不能發揮,對病情弊多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