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愛心鎖匠打開社區心鎖

時間:2017-09-15 03:15:16來源:大公網

  圖:「錫記鎖匙」老闆鄭錫如畢業後學師開鎖,一做便30多年

  大公報記者趙凱瑩攝

  遠親不如近鄰,鄰里關係愈趨冷漠下,扎根觀塘順天邨三十年的開鎖匠鄭錫如,主動向區內長者伸出援手,每天打開的不只是一把鎖,還打破社區隔膜。為怕長者「急call」無人理,農曆年三十歲晚也不收爐,除了收費低於市價,更免費為長者維修水喉,就算被行家取笑「戇居」,仍堅持「長者友善」的服務精神。「我只係做返自己角色,盡自己嘅責任、對長者嘅責任」,他說。街坊朋友把「錫記」的故事拍成微電影,更在社署舉辦的2017「老有所為活動計劃」獲獎。

  大公報記者 趙凱瑩

  人稱「錫記」的鄭錫如現已65歲,在「老人邨」順天邨經營「錫記鎖匙」,幾乎每天都有公公、婆婆因為忘記帶鎖匙找他開鎖,年三十晚更是高峰期,「老人家出門口拜神,一下翻風,道門就吹埋咗。」他笑言這情境在過去三十年來,年年發生,所以他從不提早收爐,年三十晚繼續朝十晚七。

  開鎖生涯見盡百態

  昔日的鄰里情,如今變得淡薄,悲劇時有發生。「錫記」說,曾有邨民的子女因為家門反鎖,找他求助,豈料門一開,見到住着的老人家已經離世;又有中風長者跌倒家中,靠他開鎖救回一命;亦有獨留在家的小童嚎啕大哭,「消防都搞唔掂」,擔心重型破門工具的聲響嚇驚小童,要找他幫忙……看着這一幕幕情況,他感到人生無常,故堅持對長者的請求「幫得就幫」。

  「錫記」成為開鎖匠,原來有個故事。小時候,他幫嫲嫲回家拿「櫈仔」看神功戲,卻不小心弄壞門鎖,被痛打一頓後,立志學開鎖。學校畢業後,他先學織冷衫,後來跟師傅學開鎖,一做便三十多年。  提名「錫記」的崔婆婆說,「幫襯」的商店中,「錫記」對長者最有耐性,她曾因家中水喉損壞,向水喉匠請教保養方法,「(水喉匠)剩係識得話唔知,又話我粗手粗腳。」相反「錫記」耐心解釋損壞原因,更免費幫她維修,「連廁所板都幫我換埋」,是名副其實的「友善商舖」。

  耐心待人贏得友誼

  今時今日,開鎖價動輒300元起跳,「錫記」則維持收費180元,「行家成日笑我戇居,收咁平,又唔收錢做額外工作,但我甘心樂意,做得開心。」他稱,不少行家以賺錢行先,他卻認為「人際關係」更重要,「大家互利互惠,唔使揸得咁正。」他又稱,與一班街坊成為朋友,才是最大收穫。除了閒時到舖頭傾偈,街坊送上的一碗湯、一份旅行的手信,都見證着深厚的友誼。

  「錫記」的故事,獲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順安長者地區中心的義工何鍏玲婆婆看中,拍成微電影,昨日在社會福利署舉辦的2017「老有所為活動計劃」頒獎禮上,獲得「地區最佳活動獎」。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致辭時稱,期望社會各界繼續攜手,建構共融關愛社會,讓長者老有所依,安享晚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