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政府提出的「良心劏房」共住概念一呼百應,至今已集合逾300個單位可供出租。據悉,計劃已正名為「社會房屋」,下周二(19日)舉行啟動禮並公布詳情。負責營運的非牟利機構會因應服務對象,將單位分配予合資格者入住,租金約為入住人士收入的四分之一,最快年底可供首批合資格者入住。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上任後提出「良心劏房」計劃,由非政府組織租用唐樓,改裝成「合法劏房」,以成本價租予合資格服務對象。
試驗計劃將正名為「社會房屋」計劃,由社會服務聯會負責統籌,按現行建築物條例裝修單位,確保符合現行建築、消防規定,然後交予參與計劃的非政府組織,分租給公屋輪候冊家庭或有需要人士。
配對基金支付裝修等費用
據悉,為推行試驗計劃,政府將協助成立配對基金以支付單位裝修、營運行政等開支費用。目前籌得的金額約有數千萬元。
參與計劃的社區組織協會表示,現有22個單位可以營運「社會房屋」,大部分位於中、高層的唐樓,會安排公屋輪候冊人士或合資格申請公屋的人士入住,家庭或單身人士都可申請,視乎需要配對單位。租金水平會以入住人士的經濟能力考慮,約為收入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