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讓反「港獨」聲勢成為全城愛國愛港主旋律/屠海鳴

時間:2017-09-11 03:15:09來源:大公網

  在香港,面對大學校園「港獨」標語和辱國言行,是無動於衷、包庇縱容,還是奮起抵制、堅決鬥爭?對別人喪子之痛的冷血言論和惡毒攻擊,是聽之任之、任其氾濫,還是強烈譴責、批評駁斥?面對反對派公然挑戰法治的違法舉措和煽惑行徑,是態度含糊、放縱姑息,還是揭露真相、捍衛真理?值得全港市民深為安慰和慶幸的是,這三個問題都有了深刻答案。

  過去一周香港發生的三件事,不得不引起關心香港前途人士的深思。第一件事是中大出現公然宣揚「港獨」的囂張行為,一名內地女生勇敢撕「獨」海報,引起全社會的熱烈支持和回響;第二件事是教育大學出現侮辱蔡若蓮的冷血標語,引起全社會的強烈憤慨和譴責;第三件事是反對派全面展開「政治造神運動」,美化暴力罪行、英雄化「佔中」罪犯,禍首更是赤裸裸地鼓吹「違法達義」,叫囂要製造更多「政治犯」以服務於「民主運動」。這三件事反映出三個核心問題:第一,「港獨」已經嚴重威脅到香港的社會安定,是縱容還是遏制?第二,大學校園已經成為「港獨」的收容所,是放任不管還是回歸大學本位?第三,「港獨」以及反對派極端勢力一再踐踏香港法治,是任由青年學子以身試法還是維護法治以正風氣?這三個問題觸及「一國兩制」的原則立場,亦關係到社會當前的穩定安寧,更關乎香港的長遠利益與市民的根本福祉,值得每一位港人思考再三。

  儘管「港獨」囂張橫行,但這三個答案所激發出來的全社會的憤怒,所迅速形成的強大民意、呼聲與態度,實是一次極佳的凝聚共識的機會,我們在思考香港的現狀和未來時,應當充分發揮此次反「港獨」形成的聲勢,全面解剖「港獨」本質、分析「港獨」禍害、壓制「港獨」氣焰,並以此作為全社會愛國愛港的主旋律、主方向與主民意,以推動香港走上正確的發展軌道。

  過去的一周,對香港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周不僅是普通的大學開學之際,而是回歸二十年後迎來的新教學年開始的一場風雨、一起對決、一次鬥爭。所謂承上啟下,對問題的總結與對將來的展望,對現實的反思與對問題的審視,都可以在這一周風雨、對決、鬥爭中得以進行並推進。過去這一周發生的三件事,具有必然性與偶然性,而對全社會而言則是一個極佳的觀察、判斷和思考的機會。

  堅決不容明火執仗播「獨」行為

  「港獨」從一個僅僅是存在個別極端分子口中的危險主張,經過多年的醞釀,尤其是在大規模的非法「佔中」之後,在外部政治勢力的人力財力支持下,通過各種欺騙手段吸納「新血」,逐漸「成形」,演變成一個具有極端暴力思維、具有反社會傾向、具有政治恐怖主義色彩的組織。儘管其人數極少、在香港社會根本無法得到基本認同,但在香港特殊的政治形勢與氣候之下,在香港高度的言論自由氛圍之內,在反對派的有意無意支持鼓勵之下,已經儼然成為一股主導社會發展、左右社情民意、顛覆傳統法治、衝擊政治思維的「勢力」。這股勢力存在的一天,也就是香港社會穩定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一天。可以說,「港獨」一日之不除,則香港一日不得安寧。這本是基本的社會發展常識,但在一些別有用心政客的包庇之下,「港獨」縱然無法名正言順參與政治,卻總能得到包庇、縱容、保護,「死而不僵」。

  而與過去相對的「低調」,近年來這股「港獨」勢力已經越發囂張。上周在中大校園內大範圍出現的「港獨」標語與海報,這是這股勢力不斷外擴、膨脹、氾濫的標誌。然而,當香港數間大學接二連三出現這種極端言行,意味着若再不採取必要的行動,則香港的安危與市民的福祉也必然會受到嚴峻挑戰。正因如此,「港獨」的所作所為不僅引起香港社會有識之士的警惕,亦已經引起了大學校園內莘莘學子的警惕。一名內地在港讀書的女大學生的憤怒撕下「港獨」海報之舉,所反映的不獨是內地學生的感受,更是香港全體市民的共同憤怒。「港獨」之囂張,已經到了蔑視法律、蔑視民意、蔑視基本道德的地步。成語「明火執仗」,指的是強盜在夜間公然持火照明、攜帶武器,入室搶劫殺人,眼前的「港獨」不正是「明火執仗」的最佳反映?中大女生以及其後眾多中大同學的憤怒反應,正正說明了香港社會的堅決態度,絕不會允許「港獨」為禍社會,更遑論「港獨」如此惡行、霸道和醜陋。

  堅決不容大學校園成為法外之地

  中大校園內隨處可見的「港獨」標語與海報、教大校園內出現的冷血侮辱言論、城大校園內出現的「港獨」社團……以上種種行徑,令人不得不去思考:為什麼「港獨」一再出現在大學校園?為什麼「港獨」可以在校園內橫行無阻?一個令人憤怒又無奈的「客觀事實」是,「港獨」在社會已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卻能在大學校園內不斷「壯大」,大學校園已經成為傳「獨」的收容站、播「獨」的庇護所、展「獨」的試驗場;大學生成為「港獨」勢力吸納的主力,而大學課堂亦已成為「港獨」病毒的「培養皿」。這是極其荒謬的現象,大學難道不是傳道授業解惑之地,何以會成為極端思維的溫床?這種現象如果不及時遏止,任其發展,則可以想像,今天我們所見到聽到的極個別的暴力行為,將來將會成十倍、百倍地出現在我們周圍。這是否大家所願見到的場面?

  大學絕不能成為法外之地,大學更不能成為「港獨」的運作與發展「基地」。儘管這是社會共識,但令人極度遺憾的是,某些大學管理層空有校長名師教授銜,卻不敢承擔所應承擔的責任。他們以所謂的「言論自由」、「學術自由」之名,表面上是「包容」,實際上是在「包庇」、「縱容」「港獨」言行。就在上周末,中大的副校長在「港獨」學生會的包圍下,竟然迫於壓力而作出妥協,稱若沒有學生會的同意就不會拆除「港獨」標語。

  必須指出,對「港獨」的寬容,就是對社會的殘害。市民絕不接受大學成為違法亂紀的「根源」。正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末所指出的,言論自由並非完全沒有限制,而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也非鼓吹歪論的藉口,「港獨」言論已超越社會的底線,大眾對此定有公論。她期望校方盡快採取適當行動處理。她亦期望社會各界人士應合力糾正這種濫用言論自由的行為。特首的態度已經充分反應了社會的態度,大學管理層若無法符合這一期望和要求,這不僅是學校的悲哀,也是我們這座城市的悲哀。

  堅決不容香港法治環境屢受衝擊

  不論是中大還是教大,所出現的極端言行正在寓示着一個危險的開始。如果進一步擴展視野,則當前的一系列「港獨」言論與過去一段較長時間裏反對派所鼓吹的極端言論,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換個角度說,正因為反對派勢力不斷在破壞法治、挑戰社會容忍底線,才會有「港獨」的不斷踐踏法治與政治底線。要從根本上解決香港市民最關注的焦點問題,必須從維護法治角度入手。然而,要維護法治談何容易。反對派為求一已利,公然破壞法治精神,從攻擊法庭判決,到煽動支持者暴力威脅法官,幾乎無所不用其極,就連終審法院對梁游一案的判決,亦難逃反對派的攻擊。反對派的所作所為,目的就是要通過削弱法庭與法官的威信,去達到削弱香港法治的威懾力,以此來繼續蒙騙更多年輕人加入暴力衝擊隊伍。上周末,「佔中」搞手戴耀廷還撰文公然鼓吹「違法達義」,聲稱要製造更多的「政治犯」去推動「民主運動」雲雲。這種說法和做法,無疑是在說明未來香港的法治環境將更加嚴峻。

  這一周來社會所出現的反「港獨」聲音,已經體現了強烈的民意。市民堅決不容香港法治環境再受到衝擊,社會堅決不容許反對派以任何理由去欺騙煽惑年輕人墮入違法陷阱。兩周前,高等法院上訴庭副庭長楊振權在判詞內指出,本港近年瀰漫歪風,部分人以追求理想或行使法律權力為藉口,肆意違法,當中更包括一些有識之士,以「違法達義」口號鼓動他人犯法。這些傲慢、自以為是的想法,不幸地影響部分年輕人,他們在違法後不但拒絕認錯,更視為光榮及自豪的行為。

  楊庭長的判詞已經體現了法治的需要,也是在指出了未來對這類違法行為的堅決不容忍的態度。當然,反對派肯定不會就此罷休,也必然會再發動更多的以「民主自由」為名的挑戰法治的行為,但民意已經十分清晰:違法必無出路,維護法治不容妥協。

  「港獨」的連串惡行,已經激起了全社會一致的強烈憤怒,這一共識是近年香港社會所罕見的。我們應當讓這次反「港獨」的強大聲勢成為愛國愛港的主旋律、成為維護法治的主方向、成為維護社會和諧與發展的主民意。習主席今年在視察香港時明確指出:「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這是最基本的政治與法治紅線,也是全社會最大的政治「公約數」。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港獨」必將無所遁形,大學也絕不可能成為罪犯的「庇護所」,社會風氣也能得到及時的扭正,香港也才能走上穩定、發展、和諧的正確軌道。

  (本文作者係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港區上海市政協常委)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