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香港期間,鼓勵香港政商界人士帶頭關心青年,「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為他們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使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使『一國兩制』事業後繼有人。」習主席的講話,既接地氣,也暖人心。如何激發青年的潛能,並引導他們把激情用於正道,加深他們對國家的認識和認同感,是特區政府、政商界以至民間團體任重道遠的工作。
近年有反對派人士,利用少數激進青年對政府及社會的不滿情緒,煽動青年人參與違法「佔中」行動,更爆發旺角暴亂等衝突。對於香港部分青年學生站在與特區政府和國家的對立面,問題不容忽視,因為這直接影響了香港未來的繁榮和穩定。
基於歷史等因素,香港社會缺乏對青年人的國家民族教育,直接影響青年人的國民身份認同。要培養青少年的愛國情懷,首先要加強教育工作。特區政府可從推廣國民教育、認識中國歷史及文化的角度入手,加強對青年人的國民身份認同;政府、工商界及民間團體更應組織青年多到內地進行學習和交流,促進青年深入認識國家,並把握「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機遇,提升青年向上流動機會。
林鄭上場 積極推動青年工作
筆者身為菁英會榮譽主席,經常接觸不同背景的年輕人。不論政治立場和家庭背景,他們大多數都有上進心、有創意、勇於追求新事物。但年輕人最缺乏是什麼?就是「機會」。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均需要為下一代製造機會,令他們擴闊視野,累積更多經驗。
由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領導的新政府,上場後隨即積極推動青年工作,包括即將改組中央政策組,讓更多青年加入,同時計劃將青年事務委員會升格為青年政策委員會,希望增加青年參政、議政和論政的渠道,並在學業、事業和置業方面幫助青年人。
事實上,現時年輕人在香港參政空間狹窄。政府應與時並進,了解新世代的溝通方式,吸納青年意見。如各政府決策局應設立社交平台,讓青年人的參與程度都有所提升;政府亦可廣邀年輕人加入各個政府諮詢委員會,讓制定政策的過程中,適度地吸納青年聲音。
與此同時,政府亦都要營造產業多元化的經濟環境,讓年輕人不只着眼於幾個主流行業,令他們即使在各行各業發展,均有充分的發展機會。
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當然,關心青年不僅僅是特區政府的責任,官、商、民三方更要通誠合作,從各方關心及幫助青年,促進人心回歸。因此,愛國愛港力量應與時俱進,重視人才培訓,並透過不同渠道吸納青年聲音,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並且令香港社會更加繁榮穩定。
工商專業界亦可舉辦不同形式就業博覽及論壇、增設獎學金及領袖培訓課程等,協助年輕人了解找尋職業路向,為投身社會做好準備,讓他們在多元化的社會中發揮更大作用。
我深信,每個人的潛力都是無限,只要認清人生目標,發掘到自己長處,將難關當成機會,必定能夠開拓到自己的一片天。習主席鼓勵港人要「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國家」。社會各界也有義務帶頭關心青年工作,帶領年輕人走在正途上,為他們的成長、成才、成功創造良好條件,讓他們在多元化的社會中發揮更大作用。
楊懷勇 香港菁英會榮譽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