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17未來之星─香港大學生上海電氣實習計劃」結業典禮在滬舉行
「2017未來之星──香港大學生上海電氣實習計劃」結業禮近日在上海舉行,來自香港15所大專院校的24名港生,在滬展開了為期三周的實習交流。港生們發揮獨特香港思維,為內地企業注入新鮮血液,也通過實踐學習,收穫知識與經驗。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未來之星同學會主席歐陽曉晴,希望港生們將來為服務國家、建設香港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上海電氣集團黨委副書記李健勁則表示,冀藉此次活動橋樑,讓滬港兩地青年互相啟發,共同成長。/大公報記者倪夢璟上海報道(圖/文)
此次活動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與上海電氣共同主辦,未來之星同學會承辦。在三星期內,港生們通過實踐,學習課本外的「實戰」知識;與滬青交流,品嘗地道的上海美食,參與遊覽活動,體驗上海以及周邊特色風景……為了讓港生深入了解上海文化,活動特別安排家庭生活體驗環節,助港生融入上海家庭生活等。
歐陽曉晴勉港生貢獻才智
歐陽曉晴表示,參與此次實習團,了解這裏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狀況,與本地青年人深度交往、相處共事,彼此一定會有新的認識和發現,「這也是幫助同學們塑造健全人格、打造『大格局觀』的重要途徑。」他希望港生們能夠立志,通過自己所學所得,轉換為未來創新創造的動力,將來能夠為服務國家、為建設香港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李健勁表示,參與了此次活動,相信港生們都學有所獲。「雖然活動結束了,但兩地青年間的友誼還在持續,而借助項目的紐帶,兩座城市的情誼也得到了深化。」他期待港生有機會持續了解中國企業的發展,更希望港生能夠加入其中,「也希望同學們能與上海電氣再續前緣。」
「作為香港大學生,我們很多時候只透過媒體報道認識內地,卻很少接觸到當地的風土人情。對國家認知不深,只會減弱我們的競爭力。」來自香港城市大學的港生馮怡舜表示,透過跟同事們相處和在上海生活的機會,可以加強港生對國家經濟發展和文化的認識,也能夠把自己專業的知識在工作上應用出來,並且從實踐中學習。
馮怡舜坦言通過此次在滬實習,感受到「香港擁有相對完善的金融體系,而上海坐擁更加先進的新媒體資源。這兩所城市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夥伴。只有不斷地深入交流,才可以共同進步發展」。她說,年輕人也需要邁出自己的「舒適區」,親身去感受去體會。經歷這次的實習,「我們都認識了許多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從跟他們的交流當中的確使我們的眼界增廣了不少。這給了我信心,今後我會繼續我的腳步,去結識更多的小夥伴,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來自香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梁安盈則說,此次活動,參觀核電機組製造廠、遊覽歷史文化名鎮烏鎮、體驗智能支付等,都讓自己留下深刻印象。而通過此次實習交流,她作為香港年輕人,知道自己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只要我們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同時保留謙卑的學習心態,我們的未來仍然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