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孩苦讀喜入首志願
圖:劉嘉茵(右)考獲第一志願的惠僑英文中學,一家人喜上眉梢/大公報記者唐曉明攝
有人說,求學不是求分數,現實是,掌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就讀鮮魚行學校的劉嘉茵,一家五口蝸居在劏房,在家只能以飯枱當書枱,但她兩年來發憤讀書,昨天終獲第一志願的惠僑英文中學,難怪一家人喜上眉梢。嘉茵志向做護士,家境不是她的礙障,深信「讀好書」就能達到理想。該校三分一基層學生獲派英文中學。事實上,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兒時住的都是板間房,鮮魚行學校前校長梁紀昌則於紅磡區長大,亦曾居住於木屋及板間房。/大公報記者 唐曉明
臉蛋圓嘟嘟的劉嘉茵,昨天得知獲派首志願學校後,如釋重負,向母親展露笑容。她說,與父母、七歲妹妹及一歲半弟弟,同住於月租四千多元(不包水電費用)的劏房。由於家中空間狹小,只能以飯枱充書枱。當開飯時,她便需先拿走全部文具課本。其父親是家中唯一經濟支柱,萬餘元的薪金只能勉強足夠一家五口生活。嘉茵慶幸獲政府及慈善團體資助,不單獲得全額書簿津貼,更可免費到自修中心溫習。
獲援助更懂珍惜機會
嘉茵得到援助,更懂珍惜機會。為了考入心儀中學,從小五起放學及假日,她必到自修中心溫書,平時上課日至少溫習到晚上九時半,周六、周日更全天溫書,全年無休。如今得償夙願,嘉茵獲派首志願學校,茵母滿意地說,「公布成績前兩晚,我都緊張到難以入睡。」
同是出身基層的黃阮盈也獲派第一志願,將入讀中華基督教會銘基書院,她開心地對記者說,要感謝母親與學校的支持。阮盈分享她的讀書秘訣,「平時會將中英文生字反覆抄寫,和多上網閱讀文章,每天亦會複習當天所學的課本知識」。她深信只要有毅力堅持,就會有所成就。盈母直言自己學歷低,較難在女兒學業上幫得上忙,但平時多和女兒溝通,精神上給予支持
鮮魚行近九成派首三志願
鮮魚行學校校長施志勁表示,今屆學校有25名小六學生,七、八成是新移民,幾乎全部都是住公屋、劏房、板間房的基層家庭,今年獲派往英文中學的學生佔三分一以上,88%更獲派首三志願中學。他笑言,大部分家長對如此成績都感滿意,但自己身為校長,就算全部派首志願都未必滿意。他補充,學校從精益求精的角度出發,相信可以做得更好。
全港今年有4.72萬名小六生參加派位,整體獲派首志願比率為76%,整體獲派首三志願比率則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