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7月11日訊(記者邵淑芬)投資者教育中心的「家長理財狀況網上調查」顯示,香港家長普遍沒有為生兒育女做好財政規劃。過半受訪家長缺乏信心備有足夠儲蓄和資源以應付子女在不同成長階段的教育需要。但許多家長每月花費至少3000元在子女的課外活動,不少家長更花費逾5000元。
該調查於2017年5月進行,訪問了402位年齡介乎18至49歲並育有12歲或以下子女的香港父母。近半(47%)受訪家長承認懷孕前沒有清楚了解家庭的財政狀況,也並未周全考慮如何支付懷孕期的開支以及供養子女的日常花費。僅三成受訪者有定期儲蓄的習慣,但卻欠缺清晰的儲蓄目標。近五分一(17%)受訪家長表示當時見步行步,待子女出生後再作打算。
過半(53%)受訪父母沒有制訂長遠理財規劃,對應付子女的教育或相關開支缺乏信心。16%受訪父母表示會待子女年長後才部署教育基金。儘管如此,家長繼續為子女安排課外活動以投資未來。約半數家長每月花費至少3000元在子女的課外活動,當中35%每月更花費逾5000元。整體而言,家長於子女的課外活動平均每月花費3306元。
調查反映有47%受訪父母已制訂詳細的理財計劃,當中大部分(75%)表示有信心能夠應付子女的未來教育及生活開支。多數家長(71%)依賴儲蓄以應付教育費用,投資股票(52%)和買保險(51%)也十分普遍,子女較年長的家長則傾向選擇長期金融產品。
投資者教育中心總經理李博衛表示,生活成本高漲,很多育有年幼子女的父母僅着眼應付日常生活開支。中心鼓勵父母應作長遠規劃,為未來而儲蓄以更好地應付家庭所需。隨着子女踏入不同成長階段,面對財政需求將會隨之改變,父母必須定期檢討以調整預算和儲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