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學生、實習企業、參會領導合影\大公報記者石華攝
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和「未來之星同學會」聯合主辦,香港民政事務局和青年事務委員會與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合作的2017「星動深圳.未來之星─粵港暑期實習計劃」,在深圳啟動。12名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七所大學的學生,將在深圳四家知名企業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大公報記者石華深圳報道
本次「星動深圳.未來之星─粵港暑期實習計劃」實習團團長、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深圳新聞中心主任黎冬梅表示,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在香港發表講話時特別強調,「中央有關部門將積極研究出台便利香港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具體措施,為香港同胞到廣闊的祖國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本次實習計劃是相關措施的具體落實。
團長勉做好職業規劃
黎冬梅續說,「全球化大趨勢下,香港需要與珠三角地區融合發展,搭上國家經濟增長的快車。中國正在推動的『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香港作為超級聯絡人的角色非常重要。香港學子時逢盛世,要珍惜在內地的實習機遇,做好未來的職業規劃,在對接國家發展戰略中找到自己的坐標。」
香港城市大學法律系大三學生鄭浩輝表示,對一個月的實習也充滿期待。「雖然12名同學來自香港不同的大學,實習的企業也不同。但我們有兩個共同的目標,一是都想了解內地真正的工作環境,積累內地經驗;二是都想通過在內地的工作生活,更貼近內地的脈搏,了解國情和文化。」讀法律的他希望能夠用所學的專業知識,未來在深圳找到工作機會。
港生:是一種別樣體驗
姚慧儀是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中文新聞)的大四學生,此次獲分配到深圳廣電集團做實習記者,得知自己被分配到體育和少兒頻道時,坦言心中難免有一點失落。「雖然內心有點遺憾,但能近距離的接觸內地媒體的工作環境和生存環境,也是一種別樣體驗。」
香港理工大學的潘藝文讀大一,他是通過朋友在樹仁大學的講座中,了解到這項實習計劃。「我的專業是資訊及通訊科技,被安排到深圳廣電集團實習IT技術工程師。我想在內地的公司看看,他們是怎麼做,需要做什麼,同事的學歷和能力如何,我還有哪些不足,以便返港後及時充電。」
香港民政事務局和青年事務委員會與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合作,於2015年首次推出粵港暑期實習計劃,實習期為四至六個星期。
今年已經是「未來之星同學會」連續第三年參與主辦「粵港暑期實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