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馮瀚林報道:對於遼寧艦前日及昨日開放給公眾參觀,海軍之後的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凌友詩(圖左)感觸良多。「中國海軍經過百年辛酸路,今天終於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艦。」她又說,雖然只是一介書生,但是會用自己的學問和智慧,維護國家的統一、弘揚中國的文化、爭取百姓的福祉,學習中國海軍那樣端肅剛強,誓不做誤國的文臣。
凌友詩前日參觀遼寧艦,並寫下有關感想。她說,父親是海軍官校42年班畢業,官拜新高艦副艦長,而她在眷村長風三村長大。前日凌友詩有幸登上遼寧艦,感觸良多。遠遠望着它,不得不敬佩三代國家領導人對我國軍事現代化的責任感。
凌友詩指出,中國是陸權國家,無法招架西方近300年來以強大海軍維護的海上霸權。北洋艦隊在甲午海戰戰至全軍覆沒。民初海軍在抗日戰爭淞滬會戰江陰海戰也戰至全軍覆沒。她說,沒有了艦艇的海軍官兵便組織布雷隊,潛入長江布雷。當時日軍抓到中國的布雷隊,用的是最殘酷的處決方式,就是用兩塊木板夾着身軀,以鋸刀從中鋸斷。然而,海軍布雷隊前仆後繼,終其抗日八年,日艦未有能穿越長江者。幸存的布雷隊隊員到年老時,全身風濕不能行走。「抗戰勝利,在南京遊行的三軍隊伍中,海軍沒有隊名、沒有番號,只有一面大旗寫着『海軍』二字。悲壯慘烈!」
凌友詩說:「當香港市民在甲板上驚嘆着殲-15的雄姿時,我在遼寧艦的甲板上,默默凝視波濤粼粼的大海。我要告慰一生渴望長風破浪的父親,也但願向甲午海戰和江陰海戰以來歷代壯烈殉國的中國海軍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