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訊 本港猩紅熱個案持續增加,今年上半年已有1215宗呈報個案,較去年同期急升逾67%。其中,上月共錄得208宗個案,包括九宗學校及院舍爆發的個案,涉及21名學童及兒童。衛生防護中心表示,鑑於猩紅熱的活躍程度近期上升,家長須多留意及時刻保持子女的個人、手部和環境衞生。
衛生防護中心於今年上半年共接獲1215宗猩紅熱呈報個案,涉及704男511女,年齡介乎2個月至43歲,當中有96.2%均屬10歲以下兒童。惟大部分個案病情較輕,臨床病徵與過去數年的個案相似。當中,431人(35.5%)需入院治療,至今在三月錄得一宗需入住深切治療部的嚴重個案,但至今沒有死亡個案。
衛生防護中心監測數據顯示,猩紅熱個案由上月四日一星期的38宗,增至其後三星期分別49、52和69宗。至於學校和院舍爆發的猩紅熱個案,上月錄得共9宗,涉及21名學童和兒童。
中心發言人表示,本地猩紅熱一般在11月至三月,及五至六月間較高。此外,衛生署會發信予醫生、醫院和學校,呼籲他們留意最新情況。學校如發現員生出現呼吸道疾病或缺席人數增加,應盡早通報,並立即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及控制措施。
猩紅熱是由甲類鏈球菌引致的細菌感染,主要影響兒童,可透過飛沫或直接與受感染的呼吸系統分泌物接觸而傳播。猩紅熱有機會併發中耳炎、咽喉膿腫、肺炎、腦膜炎、骨或關節毛病,亦可對腎臟、肝臟和心臟造成損害,和引致較罕見的中毒性休克綜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