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廖長城指出,未來社會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普法工作和中史教育,持續推動人心回歸
「奏起國歌,國旗升起,那一刻是歷史,當時大家很振奮。」在行政會議成員、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廖長城的辦公室,珍藏着回歸當日的紀念牌。他強調,回歸20年以來,「一國兩制」成功落實毋庸置疑,未來社會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普法工作和中史教育,持續推動人心回歸。
廖長城指出,「一國兩制」是前無古人的偉大構思,其成功之處在於解決了香港的歷史問題,維護了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同時香港維持繁榮穩定,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他又說,無論是香港連續23年獲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抑或在今年的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競爭力報告,香港蟬聯首位,都足以證明「一國兩制」的成功是舉世公認。
「『一國兩制』在落實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新的情況和挑戰,這並不奇怪,我們仍然有部分人長期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有不解、誤解和曲解的情況。」廖長城認為,在回歸20周年之際,大家應該仔細回顧基本法制定的歷史,增強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全面了解,牢固地維護憲制的尊嚴。
在廖長城看來,「一國兩制」是一個「和諧」的整體理念,絕不是二元對立的矛盾,香港社會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普法工作,同時提升他們的「一國」觀念和民族認同,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能夠長期持續發展下去。
對於如何應對香港近年有一小撮人提出「港獨」,廖長城直言,要加強年輕人的歷史教育,他很高興見到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表示計劃將中國歷史科納入初中必修科目,想當年他在港英時期讀書,由中一至中三都有學中史,「我們那時的身份認同,國家觀念,都是通過讀中史而來。」他形容,歷史是身份認同的「根」,正如他姓廖,祖先可以追溯到河南鄭州,「如果無(歷史)教育和修為,我們就不知道我是誰,我們從哪裏來。」
至於香港應否就23條立法,以維護國家安全,廖長城表示,雖然香港現時不是完全無相關法律,但內容很舊,強調23條立法始終是香港的憲制責任,「全世界都有這些(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問題是什麼時候和如何立法;除了法律外,歸屬感和身份認同都很重要,因為法律是一種消極的方法,它不准你做什麼,而教育是你應該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