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長沙灣兩大倉庫分別為潤發倉庫(圖)及其毗鄰的嘉里鴻基貨倉 大公報記者林志光攝
長沙灣嘉里鴻基貨倉與潤發倉庫的大型商住重建發展蹉跎廿年,三大業主華潤集團、新地(00016)及嘉里建設(00683)終再攜手,計劃打造一個超過8000人居住的小社區,提供3140個住宅單位,較七年前擬議的單位數目大增85%。
大公報記者 林志光
政府近年為增加房屋供應,將長沙灣多幅政府用地,改為公營及私營房屋發展,和提供商業及酒店用地,令該區未來會形成一個大型居住社區。而處於其中的嘉里鴻基貨倉與潤發倉庫兩大貨倉,已與整體規劃格格不入,加上經歷過去數年大旺市的樓市,似乎未來仍全無大幅回落跡象,市民置業意欲有增無減,政府土地供應仍未足夠下,兩貨倉的業主,終決定重提商住重建大計,並申請提高住宅發展比例,由之前地積比率6.5倍,增至7.5倍。
可容八千人2024年完成
兩個貨倉連同毗鄰少量政府地,總地盤面積約25.51萬方呎,三大業主可聯合發展,或各自發展。其中由嘉里及新地各持一半權益的嘉里鴻基貨倉,地盤面積約5.76萬方呎,華潤集團持有的潤發倉庫,地盤面積約19.75萬方呎。如聯合發展,連地庫、商場及隔火層在內,會共興建8幢42至45層高住宅,樓高不超過主水平基準之上150米,共提供3140個單位,平均面積約609方呎,預計居住人口約8164人;另商場及一所幼稚園的總非住宅樓面約12.75萬方呎。重建計劃預計最快於2024年完成。
但如彼此分道揚鑣,嘉里鴻基倉地盤則會建2幢樓高共45層的商住大廈,商住樓面約46.09萬方呎,提供903個單位,平均面積約484方呎。潤發倉庫則擬建6幢樓高共42至45層高商住大廈,商住樓面約158萬方呎,提供2237個單位,平均面積約667方呎。
三大業主早於香港九七回歸前後,已密謀將兩大貨倉重建為一個住宅、商場及酒店於一身的大型綜合發展,並於1998年初次通過規劃發展,及後再兩次修訂,在2000年時,已放棄酒店一環,將住宅單位增至約2900個。但隨後彼此就發展一直拖拉,令重建陷於停頓。2010年時曾申請新計劃,以興建中大型單位為主,令可建單位大縮至約1692伙,然該申請又被撤回。
下禾坑農地申改住宅
此外,裕景興業持有近沙頭角的下禾坑大片農地多年,現欲將土地改為低密度住宅及自然保育中心發展。整幅土地共128.74萬方呎,自然保育中心佔約32%,餘下擬建136幢2層高獨立屋,平均面積約2600方呎。另中洲集團持有的火炭前惠康倉地皮,現擬建4幢商住大廈,提供1296個單位,平均面積約641方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