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香港20 | 曾財安:20年前 我在文錦渡迎接解放軍

時間:2017-06-16 10:28:30來源:大公網

  曾財安1997年3月被調職到深港邊界警區做副指揮官,負責回歸時迎接解放軍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林燕珊攝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孫青川報道:1997年6月30日晚11時,香港文錦渡口岸燈火通明。時任邊界警區的副指揮官曾財安手拿着對講機,與站在文錦渡橋頭哨崗的一名警長聯絡。身後是跟曾財安一道來迎接解放軍的「皇家香港警察」同事。

  過了一會兒,曾財安低頭看表,已是零時零分,對講機中也傳來橋頭警長「曾sir,橋頭call,over」的請示,曾財安回以「Roger(收到) 」。隨着一聲「解放軍開始進入了」,綠色的軍車駛過文錦渡橋,進入香港境內,車上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陸路縱隊士兵們聳立,不怒自威。

  

  1997年7月1日,通過文錦渡口岸進入香港的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陸路縱隊 (新華社)

  「所有夥計都即刻跑到隱蔽的地方,脫掉『皇家香港警察』的上衣,在2分鐘內,換上事先準備好的印有特區警徽的警服。」已退休多年的曾財安回憶起20年前的場景,記憶猶新。

  「當時因為工作安排,沒有機會與車上的解放軍握手問候。」曾財安說,「但是我很興奮、很激動。我始終認為自己是居住在香港的中國人,所以香港終於回歸時特別開心。」

  

  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警務處處長許淇安(右)換上新警徽 (新華社)

  1997年3月,曾財安被調職前往深港邊界警區做副指揮官。他曾在警區總部大樓前的花槽,親自種下9棵果樹,7棵花樹,以數字暗喻,紀念97年香港回歸。「當時雖未回歸身,我已回歸心。」曾財安說。

  除了日常警務工作外,他最主要的責任是與深圳有關部門聯絡,協調香港警方和海關等部門,安排回歸前後解放軍於陸路入境的細節,回歸後還親身參與制定了深港海陸邊界線管理機制。 

  奇特「天象」 送英國人迎解放軍

  除了迎接解放軍入境,曾財安還記得發生在6月30日的一個「小插曲」。

  「下午6點,驕陽似火,萬里無雲。我與十多位同事在落馬洲警署,注視警署頂的英國國旗慢慢下落,當時有號角手吹奏,所有同事一起敬禮。」曾財安回憶道,「那是最後一次降英國國旗。」

  

  1997年7月1日凌晨,查爾斯王子(左)和最後一位港督彭定康(右)揮手告別香港 (新華社)

  降旗結束後,曾財安回到警署飯堂,看到電視中在直播英方在添馬艦露天場地的告別儀式。「見到電視裏滂沱大雨我嚇了一跳,分不清彭定康(末代港督)臉上是淚水還是雨水。」曾財安說,「我又衝出去外面看,依然晴空萬里。」

  「落馬洲警署與添馬艦差不過20多公里,天氣卻如此不同。好似一邊英國人撤退,淒風苦雨;一邊降英國國旗迎接解放軍,驕陽似火,陽光由北面照過來。」曾財安笑着說,這是一個有趣的「天象」。

  最大感動來自內地同胞的尊重

  回歸前做了18年皇家香港警察,回歸後曾財安又做了12年特區警察,直到2008年退休。比較回歸前後,曾財安最大的感動就是來自內地各階層同胞的尊重、欣賞、親近。

  

  1997年7月1日清晨,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進入香港後,新界區各界冒雨歡迎(新華社)

  「回歸後與內地官員開會,氣氛不再嚴肅緊張,而是放鬆親切,很快打成一片。內地官員說,大家都是自己人。」曾財安說。「我曾經多次回到內地旅遊,去甘肅的時候,街上買菜的大姐聽說我們是香港人,都主動跟我們說話,你能體會到他們的親切與友善。」

  愛好中國歷史文化的曾財安參與成立香港警察歷史學會,擔任名譽副會長,與同袍探討中國歷史文化。「一個不了解自己國家民族歷史過去的人是一個沒希望的人,只有以古才能鑒今。」曾財安說,「香港的教育要讓新一代年輕人有準確的自我定位,否則,沒有身份認同,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誤導。」

香港20

2016年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昂船洲軍營對公眾開放,並進行獵人戰鬥演練等表演(資料圖片)

  回顧過去20年,曾財安認為,香港確實隨着國家的發展取得進步,但沒能完全發揮好「一國兩制」的優勢。他希望香港能認清現實,在「一國兩制」的環境下,背靠祖國並發揮香港最大的長處,保持香港傳統優勢,腳踏實地發展經濟,而不是走向泛政治化和民粹主義。

  「香港未來一定會隨着祖國的騰飛而繼續發展,但最終我們能取得多大的進步,這取決於每一個香港人的努力。」曾財安說。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