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張建宗冀《大公報》續筆錄歷史

時間:2017-06-15 03:15:08來源:大公網

  圖:《大公報》創刊115周年大型圖片展覽昨開幕,前排左起:梁愛詩、張建宗、姜在忠、陳茂波、范徐麗泰、朱文等主禮,400餘名各界人士出席

  「鐵肩擔道義 健筆為家國」,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以此為主題,於灣仔會展中心舉行一連三日的《大公報》創刊115周年大型圖片展覽。昨日的開幕儀式上,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范徐麗泰、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朱文、發展局局長馬紹祥等嘉賓主禮,400餘名各界人士出席。張建宗致辭時盛讚《大公報》被譽為「新聞界的黃埔軍校」,在歷史轉折時刻發揮重大作用,期望《大公報》繼續為國為民,筆錄歷史,與特區政府攜手建設香港。

  大公報記者  文:文 軒  攝影:黃洋港、林少權、何嘉駿

  歷史一部分 發揮重要影響力

  昨日一早,《大公報》創刊115周年大型圖片展覽便拉開序幕。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和張建宗在儀式上先後致辭。張建宗表示,《大公報》是現今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章,在時間的洗禮下,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並且發揮着重要的影響力。他指出,《大公報》以「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為辦報宗旨,創辦115年來一直大公無私,為家為國,同時更被譽為「新聞界的黃埔軍校」。他羅列出一大批《大公報》名人:蕭乾、胡適、林語堂、曹禺、沈從文、豐子愷、費孝通、黃永玉,以及武俠小說兩大宗師金庸和梁羽生等等。「當然還有我的特區政府舊同事──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他笑道。

  「翻開《大公報》的歷史,就像是回顧中國的近代史。」張建宗指出,《大公報》輝煌的成就,遠有戰後巴黎和會期間派駐法國採訪的唯一中國記者,近有金庸在《大公報》旗下的《新晚報》連載他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至於香港人最關心的香港回歸,也是《大公報》於1982年率先報道,揭開中英談判的序幕。

  見證香港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

  張建宗還將香港與《大公報》作比,指香港《大公報》創刊於1938年,見證着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的歷史,而香港一如《大公報》,「既保留自身的歷史傳統和制度優勢,亦與時並進,不斷開拓、創新,掌握新的發展機遇,保持長遠的競爭力」。

  繼往開來,張建宗說,這次展覽讓大家回顧《大公報》在歷史時刻作出的重大貢獻,饒有意義,期望《大公報》繼續為國為民,筆錄歷史,與特區政府攜手建設香港,一同向前邁進。

  出席開幕儀式的還有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以及各界知名人士400餘人。

  姜在忠:繼承發揚優良辦報傳統

   圖:姜在忠表示,《大公報》和大公報人始終以「文人論政、文章報國」為己任

  《大公報》創刊115周年大型圖片展覽昨日在會展舉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致辭時表示,《大公報》的115年,是「鐵肩擔道義,健筆為家國」的115年;而今年也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本次展覽希望讓廣大香港市民了解作為中國人,在重要歷史關頭所需的道義承擔和家國情懷。

  姜在忠表示,創辦於1902年的《大公報》,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至今仍在出版的最「老」的一份中文報紙,「115年,《大公報》一路走來,靠的是什麼?今天揭幕的《大公報》創刊115周年大型圖片展道出了真諦:這就是『鐵肩擔道義,健筆為家國』。」

  VR技術還原防空洞中辦報場景

  姜在忠又說,1902年,當時的滿清朝內憂外患,正是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的責任,激發英斂之在天津創辦了《大公報》。《大公報》報名釋義「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在115年中,《大公報》和大公報人始終以「文人論政、文章報國」為己任,以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為依歸,「鐵肩擔道義,健筆為家國」的經典事例比比皆是。在《大公報》創刊115周年大型圖片展裏,亦圍繞「擔道義,為家國」這條主線,精選了幾十個經典人物、故事,他們跨歷史、跨時代、跨政黨、跨政見,堅守的是文人最高境界,「為國為民」。

  姜在忠又介紹今次圖片展有200多塊展板,分為五部分內容;除展板外,本次展覽特意使用VR技術,還原了在重慶時期,面對敵機轟炸,大公報人依舊堅持在防空洞中辦報的場景,讓各位觀眾也身臨其境當一回「大公報人」。現場還特設影片放映區,滾動播出由《大公報》出品的大型紀錄片─《一份報紙的抗戰》。

  姜在忠表示,今年也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我們舉辦本次展覽,同時希望讓廣大香港市民了解作為中國人,在重要歷史關頭所需的道義承擔和家國情懷,這無疑也是有現實意義的。去年,香港《文匯報》和《大公報》組建為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姜在忠強調:「我們將努力傳承發揚《大公報》、《文匯報》的優良辦報傳統,不忘初心,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以忘己無私、文人論政、文章報國的宗旨,為落實『一國兩制』,為香港繁榮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