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8.31決定 扶普選回正軌

時間:2017-06-09 03:15:28來源:大公網

  圖:全港市民支持一人一票選特首,很多人響應

  香港回歸20年以來,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和廣大市民共同攜手,為推動香港的民主進程傾盡全力,然而,香港民主之路崎嶇難行,回歸以來三次政改,兩次遭到否決。最近一次政改始於2013年底,當時特區政府成立「政改三人組」,揭開政改序幕。此後,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為普選行政長官的具體方案定下清晰而明確的框架,但反對派漠視主流社會對落實普選的訴求,堅決不接受8.31決定,要求推倒重來,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決議案最終被否決。\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1997年7月1日,香港終於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回歸中國的懷抱。與港英政府刻意阻礙香港民主進程不同,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一直積極推動香港的民主發展。基本法清楚寫明,香港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最終經由普選產生,民主程度肯定超越《中英聯合聲明》。此外,基本法也列明2007年前的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和立法會產生辦法。而之後的政制發展,則要透過「五步曲」逐步落實。

  2005年首次政改,由於反對派「捆綁」投票而原地踏步。不過,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並沒有因此停下推進香港民主的努力。2010年,在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和香港多個政團的互動和溝通下,立法會在2010年6月通過2012年行政長官選舉辦法和立法會選舉辦法的決議案,是香港自回歸以來首次通過政改方案,為香港邁向普選鋪平道路。

  2013年10月17日,特區政府宣布成立由時任政務司司長的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領導,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為成員的政改諮詢專責小組(俗稱「政改三人組」),負責處理2017年行政長官和2016年立法會的產生辦法的公眾諮詢工作。特區政府隨後在2013年12月4日發表諮詢文件,並展開為期五個月的公眾諮詢,以「有商有量,實現普選」為主題,廣泛收集社會各界意見。

  2014年7月15日,特區政府發表諮詢報告,詳細交代首輪諮詢期內所收集到的意見。行政長官梁振英亦於同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報告,就2017年行政長官及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是否需要修改,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正式啟動「政改五步曲」。

  反對派發動「佔中」圖威逼中央

  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決定,正式確定從2017年開始,香港可以實行普選行政長官,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提名,提委會人數、構成和產生辦法按照現時選舉委員會方式;提委會按民主程序提名產生二至三名候選人;每名候選人須獲得全體委員半數以上支持,而立法會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的現行規定不作修改。

  然而,人大8.31決定公布後,社會對政制發展的意見趨向兩極化。主流意見認為應善用8.31框架下的空間,為普選行政長官的具體辦法尋找最大共識,以邁出民主發展重要一步。然而,有人卻要求撤回8.31決定,又提出不符合基本法的「公民提名」建議,反對派其後更發動持續79日的違法「佔中」,威逼中央和特區政府接受違法訴求。

  2015年1月7日,特區政府發表《行政長官普選辦法諮詢文件》,就行政長官普選辦法的重點議題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4月22日,特區政府發表政改方案,並以「2017,一定要得!」作為宣傳口號。行政長官梁振英其後與全體問責官員落區宣傳政改,爭取市民支持。

  逾121萬市民簽名支持政改方案

  翌月,「保普選反暴力」大聯盟一連九日在全港各區發起大型簽名運動,累積收集到逾121萬個簽名支持。大聯盟呼籲反對派立法會議員順應主流民意,投票支持通過政改方案,實現香港一人一票選特首的願望。

  可是,反對派未有回心轉意,堅持捆綁式否決政改方案。2015年6月17日,特區政府向立法會提交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決議案,經過逾九小時的辯論,決議案最終於18日以8票支持、28票反對被否決。一人一票選特首的寶貴機會,就這樣與全港500萬合資格選民擦身而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